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Actitis > Common Sandpiper
Common Sandpiper

Common Sandpiper

English name:Common Sandpiper

Scientific name:Actitis hypoleucos

【简介】
学名:Actitis hypoleucos,属于鸻形目丘鹬科。体长约18-20厘米,翼展可达32-35厘米。成鸟通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肩部有明显的白色斑点,与其他鹬类如斑腹矶鹬明显区别。矶鹬分布广泛,栖息在多种淡水环境边缘,迁徙时形成大群体。列为IUCN无危(LC)物种,属中国“三有”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矶鹬体型小,外形特征较为明显。头部、颈部、背部及翅膀覆羽呈现出独特的橄榄褐色,并有黑色细羽干纹。上体灰褐色,下体纯白色,翅、尾构成鲜明对比。冬羽时颜色更为淡,不过斑纹依旧存在。幼鸟体羽与成鸟冬羽相似,但边缘具有皮黄色,形成鲜明对比。

【鸣叫特征】
叫声特征为快速、尖锐的“swee-wee-wee”三音节系列,有时会变化至四音节,伴随着渐强或渐弱的特点。

【生活习性】
居住在河流、湖泊与水库岸边,偏好带有砾石、沙子或岩石的地面,还有人工湿地。昼间觅食夜间休息。食性较为广泛,以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主,偶尔也吃植物物质。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5月至6月。一夫一妻制,偶有雄鸟多配偶现象。筑巢于靠近淡水的地面区域,常见于沙滩上的草丛中。每窝产卵4枚,孵化期约20-23天,雏鸟大约从22-28天后便开始离巢飞行。

【外型辨识】
矶鹬与其它同类如斑腹矶鹬相比,有更明显的肩部白色斑点和数量众多的翼部白色斑点。它们翅羽黑白相间且呈连续带状,飞行姿态独特,以快速略过水面的方式飞行。叫声也是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具备辨识价值。

【物种区别】
矶鹬与其它同类如斑腹矶鹬相比,有更明显的肩部白色斑点和数量众多的翼部白色斑点。它们翅羽黑白相间且呈连续带状,飞行姿态独特,以快速略过水面的方式飞行。叫声也是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具备辨识价值。

【保护状况】
2000年,矶鹬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湿地保护对于该物种具有特别意义。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LC)物种,然而在某些地区面临人类活动及环境破坏的压力。

【地理分布】
繁殖区域跨越欧亚温带至亚北极地区,越冬地则扩展至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该鸟类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以及南方沿海和河流等地,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