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ous-collar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Rufous-collar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Actenoides concretus
【简介】
栗领翡翠(学名:Actenoides concretus),是一种中型翠鸟,隶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雄鸟头部呈绿色,眼纹黑色,脸颊至颈际有深蓝色长斑,胸前有红棕色领环,背部蓝绿色并带有黄色斑点;雌鸟背部及翅膀为深橄榄绿色,并带有鳞片状纹。
【外形特征】
栗领翡翠体长约22-25.5厘米,体重在60-90克之间。雄鸟头部颜色主要呈现绿色,特别是拥有明显的绿色冠羽和黑色眼纹。从脸颊到颈侧有一大块深蓝色的长斑覆盖,胸前有一圈红棕色领环。背部是蓝绿色并带有黄色斑点。雌鸟则主要呈现深橄榄绿色,翅膀和背羽带有鳞片状纹。嘴呈粗长的凿状,基部较宽,嘴峰直,两侧无鼻沟。脚爪为黄绿色。幼鸟和成鸟在体型和颜色上相似,但是颜色更加黯淡。
【生活习性】
栗领翡翠生活在亚洲大陆的森林地带,高度从海平面延展至1700米,主要在茂密的森林中近水边缘活动。它们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昆虫、蜘蛛、蝎子、蜗牛等,偶尔也会捕食小鱼、蛇和蜥蜴。雌鸟和雄鸟会共同狩猎,展现合作捕食行为。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及。
【繁殖习性】
栗领翡翠的繁殖季节分布于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马来西亚,繁殖时间从4月至6月;在婆罗洲期间为12月至翌年3月;而在苏门答腊则从3月开始。它们通常挖掘隧道式的巢穴于土崖壁或河流的堤坝上。这些洞穴的大小一般约为10厘米深,20厘米宽,直径约60厘米。卵直接产于巢穴地面,每次产卵量为2枚,雏鸟孵化后约22天离巢。
【外型辨识】
与其他翠鸟相比,栗领翡翠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头部特征进行识别,包括深绿色的冠羽、黑色眼纹和红棕色领环。雌鸟和雄鸟在背部和翅膀的颜色上存在显著差别。
【物种区别】
不同亚种的分布地也各有差异;1个存在缅甸南部和泰国半岛,2个存在泰国半岛、苏门答腊,以及婆罗洲。
【保护状况】
栗领翡翠被IUCN认定为近危(NT),面临栖息地丧失的风险。
【地理分布】
栗领翡翠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热带森林,同时也出现在中国的部分东南沿海地区、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并且遍布于东南亚的多个太平洋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