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Acrocephalidae > Acrocephalus > Clamorous Reed Warbler
Clamorous Reed Warbler

Clamorous Reed Warbler

English name:Clamorous Ree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Acrocephalus stentoreus

【简介】
噪大苇莺(Acrocephalus stentoreus),英文名Clamorous Reed Warbler,属于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一种鸟类。其体型较大,长度在18-20厘米左右,体重在23至34克之间。

【外形特征】
噪大苇莺的背部呈橄榄褐色,腹部为白色,且不同亚种的羽毛颜色有所差异。上体覆盖着橄榄棕色,尾下覆羽则呈淡棕色。独特的眉纹为淡黄色。眼周部分黑色,由眼先延伸至眼后,形成占比很小的贯眼纹。其两翼及背的颜色一致,爪和尾羽则为暗褐色并带淡棕色边缘。喉部及胸部为白色或棕白色,喉胸部呈现细小的暗色条纹,腹部中央接近白色,腹部两侧和腹侧较淡呈淡棕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为浅棕色或棕黄色。

【生活习性】
噪大苇莺在湿润的生态环境中非常活跃,常见于湖泊、淡水沼泽、海岸线、红树林,乃至周边农田地带。也会在迁徙过程中出现在干燥土地如金合欢灌木丛、柽柳灌丛及甘蔗地等。主要以包括蜻蜓、蜉蝣在内的各种昆虫为食,偶尔选择软体动物等小食。

【鸣叫特征】
噪大苇莺以响亮而复杂的鸣声著称,由锐利的摩擦音与清脆、颤动的音符构成。通常会重复“karr-karr-kareet-kareet-kareet”或“prit-prit-pritik”。比同类大苇莺的鸣声更高亢秀美,时而嵌入其他鸟种的叫声模仿。

【繁殖习性】
噪大苇莺繁殖期视地域而异,通常在3月至8月在埃及、以色列、塔吉克斯坦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出现。一般实行单配偶制,也有部分时空实行一雄多雌的繁殖行为模式。雌鸟建造圆柱形杯状巢,通常位于水面或紧挨着水面芦苇丛,或在水面上方10至200厘米的多种水生植被中找到。巢的内径为4.8至6.6厘米, 高度8.4至23厘米,孵化时常连续产3至6枚蛋。雌鸟单独孵化,雏鸟由双亲共同照料,13至15天后孵化,再经过11至13天的养育就能离巢独立觅食。

【外型辨识】
喙端性强健,形尖而黑褐色。狗嘴部分为灰褐色,而嘴尖则呈现一种棕白色并带蜡黄色边缘。脚色深灰至绿角质不等,与其他苇莺区别在于体型相对较大且两胁无明显纵纹特征。

【物种区别】
噪大苇莺全球共有多个亚种。不同亚种外貌略有不同,例如北部亚种体色更为深棕,斯里兰卡亚种呈现更深的色调。

【保护状况】
噪大苇莺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印度、埃及、地中海东部国家、东非、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乃至澳大利亚西北部。目前 IUCN 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但伴随生态环境变化,留意其种群变动。

【地理分布】
噪大苇莺的分布可拓展至从寒带到热带地区,涵盖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北部。这类鸟主要分区域为3个种群:中亚迁徙繁殖鸟冬季来印度次大陆度冬;东南亚和中东种群在冬季栖息在本地;少量通过中东和东北非洲,导致分布范围扩展至公元前埃及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