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uatic Warbler
English name:Aquatic Warbler
Scientific name:Acrocephalus paludicola
【简介】
水栖苇莺(Acrocephalus paludicola)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东欧至西伯利亚的温带地区。繁殖后迁往西非过冬。全球数量估计约为11000至15000对,面临生境丧失的威胁。
【外形特征】
水栖苇莺体长约13厘米,体重为9.8至15.5克。该物种具有厚而淡色的眉纹,暗色冠顶中央有一淡色纵纹,背部呈现重条纹与鹬鸟相似。上体呈淡橄榄色或金色,背部重重条纹,翼尖钝圆,翅膀的黑色边缘较浅。下体淡奶油色,通常胸腹部和侧腹部有细纹,腿色或黄或棕粉,虹膜深色,喙黑褐色。雌雄鸟外貌相近,但雄性有更长的翅膀,而雌鸟嘴部可能稍深。幼鸟通常上体呈亮稻草色,侧腹部颜色更深,胸上无条纹,腿部颜色非常浅。
【鸣叫特征】
该物种鸣叫快速且叽叽喳喳,其特有的口哨鸣叫声在Acrocephalus中尤为鲜明。
【生活习性】
水栖苇莺偏好开阔、富营养的沼泽地,湿地通常以莎草为主,水深仅几厘米,伴有柳树灌木丛。迁徙时会利用芦苇丛,冬季则栖息于西非的广阔浅水沼泽地带,塞内加尔的杜久国家公园为中心。
【鸣叫特征】
该物种鸣叫快速且叽叽喳喳,其特有的口哨鸣叫声在Acrocephalus中尤为鲜明。
【繁殖习性】
筑巢期最早见于5月9日,平均首次产卵日期为5月中旬,第二次繁殖相对滞后,通常在6月底至7月初开始。雌鸟负责独自抚育后代,所有巢通常位于3至30厘米高的地面或在水中构巢,每窝3至6枚蛋,卵期持续12至15天,雏鸟期通常13至16天。
【外型辨识】
水栖苇莺整体外观更偏黄白色,头部条纹更鲜明,并且腿部颜色也更浅。该鸟香港生活习性、迁徙模式及趋于濒危的状态也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
【物种区别】
与类似水蒲苇莺相比,其整体外观更偏黄白色,头部条纹更鲜明,并且腿部颜色也更浅。
【保护状况】
水栖苇莺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其全球数量濒临衰减,主要原因包括湿地排水、传统农业衰败及生境受到入侵生物芦苇和灌木严重挤压。
【地理分布】
在繁殖季节,其繁殖范围限定在从东北部德国至波兰边界的领土上,进而向东延伸至立陶宛南部、白俄罗斯南部及乌克兰西北部地区。该物种在法国的西北部湿地迁徙中有显著的停留补充能量现象。法国目前有30多个特别保护区设有水栖苇莺路过的区域,但没有一个保护区特别指定保护该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