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Acrocephalidae > Acrocephalus > Oriental Reed Warbler
Oriental Reed Warbler

Oriental Reed Warbler

English name:Oriental Ree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Acrocephalus orientalis

【简介】
东方大苇莺(英文名:Oriental Reed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orientalis)属于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蒙古、俄罗斯东南部、韩国和日本,冬季则迁徙至印度、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群岛等地。

【外形特征】
东方大苇莺体长在18到19厘米之间,平均体重25.5克。这种鸟的上体是橄榄色的,下体较淡呈乳白色,胸部和腹部带有温暖的黄色调。眉纹是白色的,翅膀边缘和上翼覆羽呈现更深的暖色调。眼睛周围有暗色的眼线,虹膜灰暗至深棕色,喙上部为暗棕色,下部偏粉,脚为铅灰色。雌鸟与雄鸟外形相似,但雌鸟的羽毛颜色略显暗淡,体型稍小。它们的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羽色更黄,并且初级飞羽的外缘羽色比较深。

【鸣叫特征】
东方大苇莺发出响亮、粗糙的“kiruk kiruk kiruk, jee jee jee”的鸣叫声,其特点与大苇莺的鸣唱较为相似。

【生活习性】
东方大苇莺常见于湖泊附近的芦苇床、沿海湿地、河流和沟渠边的高草丛和灌木丛中。它们定期在稻田中活动并繁殖。这种鸟还会在低山与平原地带的数米高的芦苇丛或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栖息。它们常单独或成对出现,活跃地在草茎和灌木枝间跳跃攀爬。当人走近时,它们会表现出警惕并立刻改变位置,或突然消失后又出现在另一处。繁殖期鸣叫较多。

【繁殖习性】
东方大苇莺一般在五月至七月繁殖,为一夫一妻制,某些雄性可以吸引2到4只雌性。巢通常建在芦苇床或高草丛中,附着于2到6根垂直的芦苇茎上,高度约在80至260厘米之间,十分隐蔽。巢呈深杯状,由草茎、芦苇和茎部纤维交织而成,内部垫以干燥的苇叶、苇穗、绒毛等。每个巢大约产3至6枚蛋,平均约4枚。孵化期为12至14天。幼鸟的孵化依赖雌鸟保暖。幼鸟离巢大约需要10至15天,这一过程由成人鸟负责喂养。

【外型辨识】
东方大苇莺和大苇莺相比体型略小,初级飞羽的反射较短,胸侧可见到纵纹。此外,东方大苇莺的嘴较钝,短而粗,尾也较短且尾端较浅。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在中国,东方大苇莺也被纳入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