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e Verde Warbler
English name:Cape Verde Warbler
Scientific name:Acrocephalus brevipennis
【简介】
佛得角苇莺(Cape Verde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brevipennis,属于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该物种特有于佛得角群岛。
【外形特征】
佛得角苇莺体长约13.5厘米,体重15至17克。喙及尾均长,具灰色眼眉。上体呈灰褐色,头部最淡,背部橄榄色,臀部赤褐色,翅膀边缘为橄榄至灰褐色,尾巴棕色。下体灰白色,颏、喉及腹部具有黄色斑纹,在新羽期颜色更加明显,两侧较浅呈棕黄色,覆尾羽为肉桂色。虹膜为深褐色,上喙呈角质色,下喙主要为橙黄色,腿蓝灰色。雌雄相似,幼鸟上体颜色更偏红棕色,下体更黄,两侧较浅。
【鸣叫特征】
其独特的鸣叫特征包括液泡状的颤音和'weet weet wee del-weedel rikikikikiki-weet'的声音,以及类似于'kerr-chow'或'grug'的喉咙叫声。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低地至海拔500米的巨芦苇丛、糖蔗和香蕉种植园,偶尔也出现在乡村及小镇花园的小树冠层。其主要食物为昆虫,偶尔会食用无花果果实。
【繁殖习性】
佛得角苇莺的繁殖期集中在春季(2月至3月)和夏季雨后(6月至11月)。巢为深锥形,由干草、玉米叶条或香蕉树皮纤维构成,内部装饰有细草,一般悬挂于地面或芦苇上方0.6至5米处。位置在芦苇或糖蔗之间,或灌木丛中。
【外型辨识】
长喙和长尾是其独特优势,上体灰褐色、下体泛黄色的特征使其易于辨识,不同于其他苇莺属种类。
【保护状况】
佛得角苇莺主要分布在佛得角群岛的圣尼古劳岛、圣蒂亚戈岛和福戈岛,曾存在于布拉瓦岛,现已灭绝。据IUCN评估,该物种易危(VU),估算成熟个体数量在1500至2000之间。目前面临干旱、人口增长等威胁,种群数量正在下降。
【地理分布】
佛得角苇莺主要分布在佛得角群岛的圣尼古劳岛、圣蒂亚戈岛和福戈岛,曾存在于布拉瓦岛,现已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