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rowed Reed Warbler
English name:Black-browed Ree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Acrocephalus bistrigiceps
【简介】
黑眉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bistrigiceps),属于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是一种小型鸟类。主要以暗褐色为主色调,头部有明显的纹饰特征。
【外形特征】
体长约13.5至14厘米,平均体重为9.4克,最长可达11克。上体呈暗橄榄棕色并带有红色调,头顶和上体红橄榄棕色,臀部和尾上覆羽略带红褐色,下体白色,胸侧和两胁有黄褐色;虹膜深褐色;喙上部为暗色,下部较浅;脚肉色至暗灰色。雌鸟与雄鸟外形相似,但幼鸟的上体色调更明显,两胁颜色较淡。
【鸣叫特征】
黑眉苇莺的鸣叫声是一段快速重复的短语,夹杂着干燥的沙哑声和嘶嘶声,较东方大苇莺更具旋律感。叫声柔和,通常是一声“dzak”,在受惊时会发出尖锐的“chur”声。
【生活习性】
黑眉苇莺喜欢栖息在靠近水域的各种植被中,如芦苇丛、莎草、柳树和其他灌木丛、高草丛以及湿润灌丛。有时也会出现在开阔湿地和稻田等场所。海拔分布范围为0至约1500米之间。
【繁殖习性】
黑眉苇莺繁殖期为5月至8月,每巢产卵4至6枚。孵化期大约13至14天,雏鸟的育成期约14至15天。雄鸟参与孵卵和育雏的工作。
【外型辨识】
与芦苇莺区别在于黑眉苇莺上体更显暗色,并且不具有后者背部和翅膀上的明显黑色条纹。
【保护状况】
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黑眉苇莺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尽管面临湿地转化的威胁,但它在沿海地区仍较为常见,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部数量丰富,在日本也有较高繁殖记录。
【地理分布】
黑眉苇莺的繁殖地分布在蒙古东部、俄罗斯东南部与中国东部及日本。过冬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如泰国、缅甸及中南半岛等地区。在亚洲各国也有零星的分布,包括香港、菲律宾及台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