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dyfield Warbler
English name:Paddyfiel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Acrocephalus agricola
【简介】
稻田苇莺(英文名:Paddyfield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agricola),属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是一种生活在湖泊、池塘、稻田等水域附近的中型鸟类。其名称源于拉丁文,意为“农民”,可能指其栖息地通常与农田环境紧密相关。它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包括俄罗斯、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并在繁殖季节出现在温带国家;冬季则迁徙至亚洲南部,如孟加拉、印度等地度过。
【外形特征】
稻田苇莺的体长约为13厘米,翼展15至17.5厘米,体重8-12克。上体从头部至背部是橄榄棕褐色,耳部至颈侧面是乳黄色;头部显得较为深,腰部与尾上覆羽则较浅,颜色为淡棕褐色。最明显的特征是白色眉纹延伸至眼后,形成明显的白色装饰状。腹部为暖棕色,胸至尾下覆羽偏黄褐色。上下嘴分别为黑褐色和淡黄色。
【生活习性】
稻田苇莺偏好靠近各种水域(例如湖泊、池塘和稻田)的低矮植被栖息环境,繁殖行为通常是在干燥草地或草甸灌木丛中。它们的自然食物包含大量昆虫及其幼虫,偶尔也会捕食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稻田苇莺的鸣叫声独特,节奏显著并包含复制其他鸟类的声音。其鸣叫声快速而富有旋律,模仿了多种植物与动物的生物噪声。
【繁殖习性】
稻田苇莺的繁殖期通常在5至7月之间,巢筑造于近水面的低植被之间,通常离水面约0.3至1.2米。巢由草茎、叶、花梗和植物纤维组成,内部则铺设细草茎和草叶作为舒适衬垫。每巢通常产卵4-5颗,卵的颜色从淡绿色到橄榄色,大小约为17-20毫米×12-14毫米。
【外型辨识】
成鸟和幼鸟的区别在于,后者腹部偏黄褐色。
【保护状况】
稻田苇莺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类别(LC)。在中国,稻田苇莺主要见于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在黑龙江和吉林等地也有繁殖群。在旅鸟期间,偶尔会出现在河北等地。在中国,稻田苇莺也被列入重要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Acrocephalus agricola”这一名称下有两个亚种,“Acrocephalus agricola agricola”和“Acrocephalus agricola septimus”。在繁殖期间,该物种出现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在黑龙江和吉林等地也有繁殖群。在中国,稻田苇莺也被列入重要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体现了其保护价值和生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