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Acridotheres > Black-winged Myna
Black-winged Myna

Black-winged Myna

English name:Black-winged Myna

Scientific name:Acridotheres melanopterus

【简介】
黑翅椋鸟(学名:Acridotheres melanopterus),属于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原产地为印尼爪哇岛和巴厘岛。

【外形特征】
黑翅椋鸟体型约为23厘米,具有醒目的黑白相间羽毛。其头部、胸部、背部以及臀部均为白色,而尾部和翅膀部分则呈光亮的黑色,尾部尖端和翼部带有白色,眼周裸露皮肤为黄色,嘴和脸颊上的颜色也带有黄色,基部深一些。雌性和雄性形态相似,幼鸟头部和背部呈现灰色。有三种亚种:tricolor亚种背部为灰色,翅膀较深黑;tertius亚种背部灰色延伸至尾部,而correction种背部颜色较暗。

【生活习性】
黑翅椋鸟主要在热带干燥森林、灌木丛以及牧场等环境中寻找食物和栖息地。它们能够适应从海平面到海拔2400米的多样化生态。这种鸟类以小群或成对的方式活动,主要在树上和地面觅食,以水果、花蜜和昆虫等多样性食源填充食物需求。夜间则通常集体栖息,并可与其他不同的椋鸟种类混合群居。

【鸣叫特征】
黑翅椋鸟能发出多种声音,包括简短的叽喳声、哨音及嗡嗡声,这是它们与同类交流和警告外来的典型方式。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3月至5月进行。可见筑巢特性的几个表现,与其配偶择地共同搭建鸟巢,选择岩石裂缝或树洞作为庇护场所,其中铺以树枝使其符合居住。

【保护状况】
由于长期遭受非法贸易和过度捕捉的影响,黑翅椋鸟已在野外变得极为稀少。如今,要想亲眼看见它们只能在保护区中寻觅。因其濒临灭绝状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其列为濒危(EN)物种等级。印尼原生态分布区域内的指名亚种以及其他亚种也面临着同样的生存危机。

【地理分布】
黑翅椋鸟主要分布于爪哇岛和巴厘岛。历史上有传言称在龙目岛也有它们的踪迹,但目前尚不清楚其现状。此外,在新加坡也有引入种群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