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BUCEROTIFORMES > Bucerotidae > Aceros > Rufous-necked Hornbill
Rufous-necked Hornbill

Rufous-necked Hornbill

English name:Rufous-necked Hornbill

Scientific name:Aceros nipalensis

【简介】
棕颈犀鸟(学名:Aceros nipalensis)属于犀鸟目犀鸟科皱盔犀鸟属的鸟类,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物种。该物种别名还包括棕颈无盔犀鸟、无斑犀鸟。

【外形特征】
雄鸟头颈部及下体呈红褐色,上体和翅膀为光泽黑色,尾羽基部黑色而末端白色。雌鸟除头颈部和下体呈黑色之外,尾端和翼尖白色,与雄鸟类似。它们都拥有蓝色眼周裸皮和红色喉囊,以及黑白相间的尾羽。两性均具有宽大而向下弯曲的黄色喙,上面附有黑色条纹,随着年龄增长可达约七条。雌鸟体型略小于雄鸟。

【鸣叫特征】
棕颈犀鸟以响亮而特征明显的鸣叫声著称,包括吼叫声、咆哮声和咯咯声,尤其在展示行为中更为频繁。雌鸟的叫声显然高于雄鸟。

【生活习性】
棕颈犀鸟栖息于海拔150至2200米的山地常绿和落叶森林中,它们倾向于在山脊和山脉的高大树冠下生活。该物种主要以多种水果为食,如无花果和芒果。一般以成对或小家庭群形式出现,偶尔会组成更大群体。如果食物掉落至地面,它们也会暂时下到地面拾食。

【繁殖习性】
棕颈犀鸟的繁殖季节为1月至6月。它们通常在自然树木洞穴内筑巢,洞口一般约为43厘米×12厘米,直径43厘米左右。雌鸟利用排泄物和食物残渣封住巢穴入口,保护自身和雏鸟。每窝产卵1至2枚,白色。雌鸟独立孵化,孵化期约为3个月。对于具体的交配和哺育行为,这期间鲜少外出。

【外型辨识】
棕颈犀鸟有一个独特的头部与颈部颜色特征:雄鸟头部和颈部呈红褐色,而雌鸟则全身为黑色,仅尾端和翼尖呈白色。它们的喙部特征也颇具标志,即黄色基部和黑色条纹。

【保护状况】
棕颈犀鸟现属于IUCN易危物种,中国将其保护级别设为国家一级。该物种面临着森林砍伐和人类活动的压力,因此在一些保护区,如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以及印度的多个公园等地,均建立了一些小种群。

【地理分布】
分布区域涉及东北印度、不丹、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西部和南部、西藏南部、缅甸、泰国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