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ern Spinebill
English name:Eastern Spinebill
Scientific name:Acanthorhynchus tenuirostris
【简介】
东尖嘴吸蜜鸟(英文名:Eastern Spinebill,学名:Acanthorhynchus tenuirostris),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尖嘴吸蜜鸟属。它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及东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东尖嘴吸蜜鸟长约13至16厘米,雄鸟的头部为黑色,喉咙白色并有红色补丁,胸部带有栗色斑块,背部灰褐色,腹部淡肉桂色,尾巴深色且边缘有白色横向条纹。雌鸟体型较小,头冠橄榄灰色,色彩较雄鸟淡,眼睛为棕红色。幼鸟全身为浅暖肉桂色,上半身灰至橄榄褐色,双眼棕红色,下喙基部橙色。
【生活习性】
东尖嘴吸蜜鸟活跃于干燥的硬叶森林、灌木丛、石楠荒野以及城市环境中的公园和花园。它们通常在低矮的灌木丛和树冠层觅食,以花蜜和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适应公园和花园等城市生境的能力很强。
【鸣叫特征】
东尖嘴吸蜜鸟的叫声为清晰明亮且急促的断续笛声,有时会连续重复长达数分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8月至次年1月,通常筑巢于小灌木或树木分叉处,高度1至15米。每窝平均产卵2枚,孵化期13至16天,雌鸟单独孵化,由双亲共同喂养幼鸟。
【外型辨识】
成年雄性东尖嘴吸蜜鸟头部呈黑色,有一个狭长及其向下弯曲的鸟喙;前颈为白底羽毛并缀有一块红色补丁状羽毛;眼睛为红色的虹膜。后颈部为棕红色,背部为灰褐色,腹部为淡肉桂色,黑色的尾巴上有白色的横向条纹。雌鸟、幼鸟体态比雄鸟颜色单调且体型较小。
【物种区别】
与西部尖嘴吸蜜鸟相比,东尖嘴吸蜜鸟拥有更长的喙,且地理分布不同。雌鸟与雌性绯红摄蜜鸟有时相混淆,但东尖嘴吸蜜鸟喙更长。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东尖嘴吸蜜鸟被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东尖嘴吸蜜鸟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东南部地区,包括昆士兰州南部至南澳大利亚州东部以及整个塔斯马尼亚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