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aced Warbler
English name:Black-face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Abroscopus schisticeps
【简介】
黑脸鹟莺,学名 *Abroscopus schisticeps*,是雀形目树莺科拟鹟莺属的一员。它以独特的黑色面部羽毛区别于其他莺类,这使得它成为较为容易辨认的物种。这种小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到越南西北部的亚热带及热带湿润森林。
【外形特征】
这种莺鸟体长约为10厘米,重量约6克。其头部为灰色,面部黑色,上具有一条亮丽的黄色眉纹,几乎连到前额。喉咙呈鲜黄色,腹部则微带橄榄黄。背部为橄榄绿色,臀部颜色最鲜艳,翼为褐色,边缘略带黄绿。尾部呈褐色,边缘为黄绿色,最外侧的两根尾羽内缘呈现白色。虹膜为红褐色或深褐色,下喙边缘淡粉色,其余部分为中棕色,脚部偏绿色。幼鸟颜色较为淡雅,头灰,背部浓厚,眉纹和喉咙较淡,色泽较浅。
【鸣叫特征】
黑脸鹟莺的鸣声独特,细薄而空灵,常发出“tirririr-tsii tirririr-tsii tirririr-tsii” 或 “tit sirriri-sirriri sirriri tit-sirriri” 类似的鸣叫声,听起来格外清脆。此外,低沉的“tit”声通常在觅食时为联系信号所使用。
【生活习性】
黑脸鹟莺是留鸟,常集群生活在常绿阔叶林中的多苔藓灌丛。它们多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湿润森林和山地森林,尤其是在2000到2600米海拔的地区。这种莺鸟常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与其他小鸟混群。它们活跃于林中溪流岸边的灌木、树上或者山边的林缘灌丛等广阔的环境中。
【繁殖习性】
黑脸鹟莺有三个亚种,分别是滇藏亚种 *flavimentalis*、川滇亚种 *riponi* 和指名亚种 *schisticeps*。在繁殖季节,黑脸鹟莺通常选择竹洞或者天然树洞定居,并用竹叶、细根和苔藓作为构建巢穴的材料。每窝产卵4-5枚,卵的颜色为粉白色并带有红色斑点。
【保护状况】
其分布范围包括不丹、中国西南部、印度、缅甸、尼泊尔与越南。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中,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C)。近年来,这种鸟在世世代代的栖息地中数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