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翼绣眼鸟
英文名:Ethiopian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poliogastrus
【简介】
宽翼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poliogastrus)为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小型鸟类。其英文名Heuglin's White-eye源于德国鸟类学家Hans Wilhelm Rust。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北部和东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高海拔森林以及花园地区。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11至12厘米,特征显著的是黄色前额和头顶,边缘延伸至两眼之间形成黄色线。最突出的是宽阔的眼环,宽度大约1至2毫米,呈白色,眼下方有一黑色细线。上体绿色,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褐色,边缘为绿色至黄绿色。尾巴黑色,带有狭窄的绿色边缘。下巴和喉咙黄色,胸部两侧和上胸部分淡灰色,胁部为灰褐色。腹部为白色,有时带有黄色调,大腿和尾下覆羽呈现淡黄色,腋下浅黄色,下翼覆羽带有白色黄色调。虹膜为棕色或浅棕色,喙呈黑色且下肢为浅灰色。性别无明显差别,幼鸟特征与成鸟相似。
【生活习性】
宽翼绣眼鸟通常栖息在常绿林、次生森林、森林边缘以及海拔1340至3640米的地域。常在孤立树丛、花园和耕作区出现。群体活动是其习性之一,但也有单独或成对的情况,一般群体数量可达30只。其最常见叫声为高音上升的颤音,而鸣唱声音则为矮暗略显絮叨的‘chew’音节。
【鸣叫特征】
宽翼绣眼鸟最常见叫声为高音上升的颤音,而鸣唱声音则为矮暗略显絮叨的‘chew’音节。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主要在埃塞俄比亚为1月至4月和11月至12月,而在苏丹为11月至4月。其具体繁殖细节并未详细记录,仅知是群体繁殖行为之一部分。
【外型辨识】
以前,宽颈绣眼鸟(东北非洲和肯尼亚)、坦桑尼亚绣眼鸟以及南帕雷山绣眼鸟曾被作为宽翼绣眼鸟的亚种,但基于2014年发表的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确认它们为独立物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名单的评估结果,宽翼绣眼鸟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在当地可能常见至不常见。
【地理分布】
宽翼绣眼鸟广泛分布于厄立特里亚的高原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地(除西南部地区),并且也现身于南至亚的斯亚贝巴(也有在耶贝罗分布记录),东侧至哈勒尔附近。在肯尼亚北部的库拉尔山含广泛记录。东南苏丹包括伊马通、东戈托纳和迪丁加地区有局部分布。
【物种区别】
与白胸绣眼鸟相比,宽翼绣眼鸟一般区别在于其更宽的眼环。各地分布存在差异,例如厄立特里亚亚种(亚种Z. p. erlangeri)与埃塞俄比亚亚种差异在于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