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绣眼鸟属 > 灰腹绣眼鸟
灰腹绣眼鸟

灰腹绣眼鸟

英文名:Indian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palpebrosus

【简介】
灰腹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palpebrosus),属于绣眼鸟科绣眼鸟属。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中国南部、东南亚以及巽他群岛等地区。

【外形特征】
体型小巧,长9.6-11厘米,体重5.6-11克。前额、眉线为黄绿色,眼环被黑斑点打断,形成近似尖狭的环,眼睑亦呈黑色。上体和头部均为橄榄绿色,背部偏黄,臀部则偏黄绿色,翅膀和尾巴黑褐色,边缘橄榄绿。下巴和喉咙鲜黄,上胸部淡黄渐变为淡灰白色腹部,突出特点是纵向的淡黄色区块。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不同类型的栖息地,例如落叶林、常绿林以及果园,尤其偏爱较为开敞的森林区域而非密集的灌丛林。喜欢成群活动,时常与其它鸟类一起混猎。以此跳跃姿势在树冠中觅食,主要以昆虫、花蜜和小型果实为主食。迁徙行为有限,只在季节性变化时会有所移动。

【鸣叫特征】
它们成群时发声高亢且单一,其中包含像是叽叽喳喳的叫声,接近家鸡的催促声。繁殖期间的鸣声更为复杂,逐渐加强后迅速减弱。

【繁殖习性】
繁殖季介于2月至9月之间,通常在4月到6月间建立巢穴。雌鸟或双亲共同建造一个精致的杯子状巢,材料由植物纤维、蛛网等组成,通常悬挂于树枝分叉处。每巢通常产卵2到4枚,孵化期约为10到11天,这只鸟的成鸟双亲共同承担孵化工作,雏鸟出巢时间为孵卵后约10到11天。

【外型辨识】
与暗绿绣眼鸟相比,灰腹绣眼鸟腹部中央有一条明显的黄色斑块,眼睑为深黑色并具有更狭窄的眼圈;与红胁绣眼鸟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两胁部位为栗红色。

【物种区别】
与暗绿绣眼鸟相比,灰腹绣眼鸟腹部中央有一条明显的黄色斑块,眼睑为深黑色并具有更狭窄的眼圈;与红胁绣眼鸟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两胁部位为栗红色。

【保护状况】
灰腹绣眼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无危”物种。在中国,灰腹绣眼鸟的踪迹遍及西南等地的低海拔山区平原地带,从常绿阔叶林到果园等多样的生境中均有发现。

【地理分布】
灰腹绣眼鸟栖息于从常绿阔叶林到果园等多样植被环境中,能适应雨林到红树林等多种环境。从阿富汗到越南及包括新加坡等部分地区均有发现记录。境内又据地理隔离分布有12个不同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