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绣眼鸟
英文名:Papuan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novaeguineae
【简介】
新几内亚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novaeguineae),又称Papuan White-eye,属于绣眼鸟科绣眼鸟属。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西北部、东部以及印尼阿鲁群岛西南部。
【外形特征】
新几内亚绣眼鸟的体长约11厘米,体重介于11至13.5克之间。成鸟背部为橄榄绿色,喉部和尾基显示黄色,腹部白色。其眼周带有白色环,黑色的眼睛透出一种颇有特点的神情。成鸟的头背至上体为暗黄橄榄绿,翅膀和尾巴黑褐色,边缘呈橄榄绿。下体从喉部至胸部为淡硫磺色,其余部分包括腹部和尾下覆羽均为白色带丝质感,胸部和两胁略带灰色。喙为黑色,腿为灰色、棕色或者黑色。这种鸟儿的雌雄外貌相似,而幼年则眼周较小。不同亚种在体型、羽毛色调以及白色眼环大小上有所差异。
【生活习性】
新几内亚绣眼鸟栖息于密林、季风林及其边缘地带,尤其偏好雨林、次生林、草地中的小森林斑块、干扰环境、花园和卡苏里纳树丛等地。它们在海拔650米至2600米之间活动,主要栖息在1250至2400米的高度。它们以蜘蛛、昆虫、果实和种子为食,常常群聚觅食,有时甚至与其他白眼鸟种混群。新几内亚绣眼鸟喜欢在树冠和中层活动,偶尔亦会下到森林较低层采食小树果实。此外,它们还善于通过树叶寻找小昆虫作为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新几内亚绣眼鸟的叫声清脆,由高低音调相间的旋律组成,通常以高音起始,随后是一连串「piuu」的下滑音符。
【繁殖习性】
新几内亚绣眼鸟的繁殖季节记录于8月、9月、12月至1月份以及4月份期间。它们在挂于树枝分叉处的一系列细小纤维中筑巢,宽度约7厘米,高3.7至4.5厘米,内部直径约为5厘米,深3至3.8厘米。巢外覆盖一层绿苔藓,内垫少量羽毛和蛛网。这些鸟儿每次产卵2枚,卵为蓝色,大小约16.3至17.3×11.4至13毫米。每个巢里孵化2枚小卵,依赖父母孵化照料。
【外型辨识】
该鸟类可与黑额绣眼鸟相区分开来,一般不会在脸部周围有黑色线条,且喉咙黄色的部分通常并不明显。各个亚种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体型、羽毛颜色以及眼环宽度上。
【保护状况】
新几内亚绣眼鸟在IUCN评估中被列为无危(LC)种群,表明它在当地某些地区较为常见。然而,其生存状况仍需持续关注。
【地理分布】
这种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西北部、东部,包括其Huon半岛、Bird's Head和Papuan半岛区域,以及印尼阿鲁群岛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