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绣眼鸟属 > 菲律宾绣眼鸟
菲律宾绣眼鸟

菲律宾绣眼鸟

英文名:Yellowish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nigrorum

【简介】
菲律宾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nigrorum,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它们是体型较小的鸟类,主要分布于菲律宾低地和丘陵地区,栖息于森林、森林边缘、次生林以及龙脑香林等环境。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的头部从前额到眼上呈亮黄色,眼周围前方有黑色斑点,头部以及冠部、背部、侧部和颈部呈现黄绿色。飞羽及尾羽呈黑褐色,并带有黄绿色边缘。胸部、腹部和尾下覆羽则为柠檬黄色,而翼下则呈现白色,略带黄色。雌性整体颜色比雄性较淡,幼鸟的颜色较成鸟暗淡。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亚种在颜色上可能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例如,meyleri亚种分布在Camiguin Norte,而richmondi亚种则主要在Cagayan被发现。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叫声是由一组杂乱的哨声组成,通常包括典型的‘tweet’声或颤音。

【生活习性】
这种鸟生活在森林、森林边缘、较开阔的林地和龙脑香林中的低层地带,偶尔也会出现在成片裸露地块中的草地。它们通常在从海平面到约500至600米高度的区域活动,罕有情况下可以发现于海拔达1250米的地方。在觅食时,菲律宾绣眼鸟多单独活动,或与其他物种混群。它们主要以昆虫及浆果等小型果实为食,常混群觅食,与其他鸟种如鬃松穗鹛、极北柳莺、蓝头扇尾鹟、丽色山雀和白胁卷尾等形成混食群体。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的信息十分有限,只在1月的内格罗斯岛及3月末的南吕宋岛观察到生殖腺肿大的个体。此外,5月也有记录存在,但由于具体地点未知,详细的情况尚不清楚。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数据,菲律宾绣眼鸟被列为LC(无危)等级。整体而言,该物种在分布范围内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吕宋岛上更为普遍。然而,meyleri和richmondi两个亚种的状况却不甚乐观,因为自发现以来再未被观察到。meyleri亚种最后一次被记录是在1907年,而richmondi亚种则是在1904年。

【地理分布】
菲律宾绣眼鸟主要分布在菲律宾,例外的区域包括巴拉望群岛、东米沙鄢群岛、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等特定地区。此外,该物种在太平洋诸岛屿分布广泛,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