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摩罗绣眼鸟
英文名:Karthala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mouroniensis
【简介】
科摩罗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mouroniensis),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该物种分布于印度洋中的大科摩罗岛上卡尔塔拉火山地带,是这座火山的特有种。
【外形特征】
科摩罗绣眼鸟体型大约为11.8厘米,体重约9.9克。该鸟的头部和上背部为橄榄绿色,翼部及尾部颜色稍深。喉咙和尾下覆羽呈淡黄色,其余腹部轻微较浅。最显著的特征是眼部周围有明显白色眼环,虹膜红褐色,喙和脚均呈黑色。雄鸟和雌鸟外观一致,幼鸟的眼环较小且颜色较淡。
【生活习性】
科摩罗绣眼鸟栖息于卡尔塔拉火山海拔1500至2361米之间的树丛中,其中多数是生长在火山碎屑上的Philippia comorensis灌木林。这些鸟以小紫莓及其他水果为主,偶尔取食昆虫类食物如毛虫。
【鸣叫特征】
它们的叫声温和,通常表现为柔和的颤音,如"fi, fi, fi, pi, pi, pyo, pyo" 或“fee fee fee pee pee”,以及哨声和嘈杂的联系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开始于九月,在一棵树上找到一个由细草和苔藓构成的悬空鸟巢。巢穴距地面4米,距离Philippia灌木顶部1米。鸟巢的尺寸约为20.2 x 15.4毫米,平均能容纳3枚浅蓝色的蛋。据观察,在繁殖季节时,很大比例的雄性个体处于繁殖状态。
【外型辨识】
与相似的科氏绣眼鸟相比,科摩罗绣眼鸟个体较大,而且具有更暗的橄榄色体色,尤其在下眼处和腹部更为明显。最主要的区别是更宽、更明亮的白色眼圈。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科摩罗绣眼鸟由于受到活跃火山活动的潜在威胁,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级别。火山再次喷发以及其他未来可能的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的扩大,都可能进一步降低其保护级别,甚至进入濒危物种的范畴。
【地理分布】
科摩罗绣眼鸟分布于印度洋中的大科摩罗岛上卡尔塔拉火山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