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绣眼鸟
英文名:Seychelles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modestus
【简介】
塞舌尔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modestus),又称*Seychelles White-eye*,是鸟类中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一员。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虽然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在1997年,于康塞普申岛重新发现,现在被列为IUCN易危物种。
【外形特征】
塞舌尔绣眼鸟是一种体型小巧的鸟类,喙尖锐,身体颜色从橄榄灰到棕褐色不等,下体为较淡的棕色。翎毛上有一种微微的黄色晕染,喉部展示出一种脏淡芥末黄,腹侧略带浅灰色,腹部略带黄色,两胁带微微棕色。它最显著的特征是眼周有一圈醒目的白色眼环。成鸟与幼鸟在羽色上相似,区别主要在喙色:成鸟的喙逐渐变为灰色,而幼鸟刚刚孵化时喙色为黄色。此外,在羽色上,雄鸟偶尔会比雌鸟稍显纤小,但两者几乎难以分别。
【鸣叫特征】
塞舌尔绣眼鸟最常发出的是“tew”的单一或连串音节,此外,它的歌声复杂多变,以一系列高调的音符为主。
【生活习性】
该物种偏好居住在茂密的阔叶树林、次生林和杂木树林中,同时也活跃于花园和树木密集的区域。它们以昆虫、果实和种子为主食,偶尔也食用花蜜。在林地或树冠层结队活动,小群体数量通常为2到5只,有时甚至更多。
【繁殖习性】
塞舌尔绣眼鸟的繁殖季节多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有时会在这个时段之前就开始。它们实行合作性繁殖,即助手鸟会帮助行筑巢育雏的任务。鸟巢形态通常为松散的杯状结构,由草、树皮条、树叶、细根、羊毛或棉花纤维以及苔藓构成,并用蜘蛛网固定在离地面4到20米高的树枝端部,四周浓密的树丛中。一卵多窝,每次产卵1至2枚,蛋壳外呈现淡绿蓝色,并带有极淡的褐色斑点。
【外型辨识】
塞舌尔绣眼鸟与塞舌尔鸣禽的体形大小不同,尾巴也较短,腹部颜色更深,以及具有醒目的白色眼环。
【保护状况】
塞舌尔绣眼鸟目前被列为易危物种(IUCN分类:VU)。历史上,由于森林砍伐、外来物种竞争以及鼠患等问题,该物种的群体数量经历了一段急剧下降的过程。幸运的是,自1997年在康塞普申岛重新发现以来,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及向其他未有天敌存在的岛屿进行移植,这一物种群体数量现已恢复至大约500只左右。
【地理分布】
塞舌尔绣眼鸟分布于印度洋塞舌尔群岛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埃岛和康塞普申岛。通过生态移植,该物种已成功引入至岛群中的其他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