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岛灰绣眼鸟
英文名:Mauritius Grey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mauritianus
【简介】
毛岛灰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mauritianus),是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一种鸟类。它栖息于次生林、森林和花园等不同的植被覆盖区域,广泛分布于毛里求斯岛。
【外形特征】
毛岛灰绣眼鸟体长约为10.7至11.4厘米,体重介于7.5至11克之间。其上半身主要为灰色,下半身则是灰白色,白色的臀部相当突出,眼周部分没有明显的圆环,而是呈现出红棕色或温暖的棕色眼睛,嘴喙为黑色,腿为暗灰黑色。成鸟的腹部和胸部颜色相互过渡,呈现温暖的橄榄褐色,而两胁和体侧为灰白色。
【生活习性】
毛岛灰绣眼鸟主要以花蜜和昆虫为食,且有时也会进食果实。繁殖时节通常为每年的9月至第二年3月,高峰时节通常是10月至12月。它们常以3至6只的小群体形式进行觅食,有时也会形成更大型的群体,多达80或更多。
【鸣叫特征】
在清晨或黄昏时段,它们常发出哨音式颤鸣,或是温和且带颤音的“p-tree”声,这声音常由多只鸟同时发出,因此相当嘈杂。无论觅食、飞行或维持群体的凝聚力,它们的鸣叫声是一种重要交流手段。
【繁殖习性】
毛岛灰绣眼鸟平均每窝产卵2枚,有时则会产3枚。在繁殖过程中,它们可以在一个巢里产卵,随后开始第二个巢的孵化努力。巢的建造大约需要4至5天,非常适合保护小卵。但由于巢穴被猎食者找到的可能性较大,筑巢成功率仅7.8%。
【外型辨识】
毛岛灰绣眼鸟通常高1至13米之间,多数位于4至8米的高度上。
【物种区别】
毛岛灰绣眼鸟与留尼汪灰绣眼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与稀有且有区别特征的毛里求斯绣眼鸟相比,毛岛灰绣眼鸟类更加常见,且体型颜色上有明显的不同,如毛里求斯绣眼鸟带有橄榄色翅膀,有白色眼环,喙部相对较长。
【保护状况】
毛岛灰绣眼鸟在全球濒危物种红皮书中的保护级别为LC(非濒危),但其生存受到诸如森林猎食者毛里求斯短脚鹎、红耳鹎等天敌的影响。此外,森林以外区域的疾病如禽疟疾也对其分布产生了影响。
【地理分布】
它们广泛存在毛里求斯的木麻黄和松树种植区以及灌木丛、低地草原和湿地森林地带,是毛里求斯岛上最普遍和醒目的绣眼鸟品种之一。据估计,岛上的毛岛灰绣眼鸟数量大约在34,000至68,000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