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绣眼鸟属 > 黑顶绣眼鸟
黑顶绣眼鸟

黑顶绣眼鸟

英文名:Black-capped Speirops

学名:Zosterops lugubris

【简介】
黑顶绣眼鸟(英文名:Black-capped Speirops,学名:Zosterops lugubris)主要栖息于非洲中南部圣多美岛。

【外形特征】
黑顶绣眼鸟体长介于13.5至15厘米之间,前额、头顶和颈背为哑光黑色,鼻孔与眼睑间有一条淡黄色的线,眼部四周为白色眼环,背部呈暗灰橄榄色,飞羽深棕色边缘带橄榄色,尾羽黑色基部带橄榄色边缘,喉咙至下身呈现灰橄榄或淡黄橄榄色,下巴和上喉处有隐约的白色斑点,大腿白色,下尾覆羽暗黄橄榄色,翅膀下方亮灰色,带有白色羽轴,翼下覆羽奶油白色。虹膜色为淡红棕色至棕色,喙为黄色并带棕色,近尖端颜色深一些,跗跖部分为粉红色。

【生活习性】
黑顶绣眼鸟通常栖息在圣多美岛的高海拔原始雨林和次生林的阴凉下层、稀树草原中的干林斑块以及湖泊边缘、水道沿线、可可和咖啡种植园中。这些鸟类偏好形成由10至25只组成的小团体,这种模式也有合群习惯,可与其他同域鸟类如普林西比绣眼鸟、圣多美寿带、大织雀、黄胸花蜜鸟和白腹黄鹂形成混合觅食队列。黑顶绣眼鸟通常在离地面5至10米或更低的地方觅食,有时甚至降至1米高处,会降落在草本植物、墙体和密集灌木丛中,主要的食物包括小型浆果、昆虫和可能的花蜜。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声响亮且富有节奏感,不仅能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接触时也会发出尖锐的短促鸣叫,此外还常听到一种干涩颤动的呼叫以及高音柔和的飞行叫声。

【繁殖习性】
筑巢时间处于12月至次年的1月中旬之间,而产卵期则从4月至6月。巢结构为深杯状,通常由细纤维制成,筑巢于中国山毛榉树较低冠层的叉枝处,高度约4米。每次产卵量为2至3枚,蛋为白色,偶尔会带有轻微的灰色斑点,尺寸大约是19×13.5毫米。

【保护状况】
黑顶绣眼鸟目前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黑顶绣眼鸟仅分布在位于西非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及其周边的区域;具体位置包括圣多美岛的较高海拔和岛屿南部。它们曾经在圣多美南岸的小岛——罗拉斯岛上也有存在,但是现在已在这里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