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氏绣眼鸟
英文名:Sanford's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lacertosus
【简介】
Sanford's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lacertosus),隶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其正式名称源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受托人Leonard Cutler Sanford。该鸟主要栖息于南太平洋岛屿,分布于圣克鲁斯群岛(所罗门群岛东南部)的Nendo岛。
【外形特征】
Sanford's White-eye体长15至16厘米,整体呈现暗棕色,喉部带有橄榄色,下体为肉桂色。头部具有明显的浅色眼环,眼睛黑亮,喙和腿均为黄色。上体颜色较深,略显红褐色,翼上和尾部更为明显。成鸟与幼鸟外观较为类似,但精确的幼鸟特征尚待描述。
【鸣叫特征】
鸟群移动时,常见它们发出典型的“chip”音。
【生活习性】
Sanford's White-eye主要栖息于原始森林或次生林。它们常以成对的形式在树冠和中层区域缓慢移动,搜寻食物,此过程中也可能会食用果实。其具体运动方式尚未完全阐明。
【繁殖习性】
关于该物种的繁殖行为至今缺乏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与其他物种,如裸眼绣眼鸟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头部图案、较长的喙,以及整体较偏向棕色的外观。
【保护状况】
按照IUCN红色名录分类,Sanford's White-eye被评为近危(NT)。在瓦努阿图和Temotu生态热点区范围内,该物种的种群为稀有且位处多个商业开发区域。
【地理分布】
Sanford's White-eye主要分布于太平洋的Nendo岛,位于圣克鲁斯群岛(Temotu,所罗门群岛东南部)的岛屿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