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绣眼鸟
英文名:Bismarck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hypoxanthus
【地理分布】
黑头绣眼鸟(Zosterops hypoxanthus)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俾斯麦群岛,尤其以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和阿德默勒尔蒂群岛为主要栖息地。
【外形特征】
黑头绣眼鸟体长约10.5至11.5厘米,体重介于7.6至13克之间。其主要特征为醒目的黑色头部、橄榄绿至黄色的背部和翅膀,以及明亮的黄色下体。头部侧面和脸颊均为黑色,拥有一个中等宽度且不完整的白色眼环。该物种的上身呈橄榄绿至黄橄榄色,翼尖和尾巴为黑褐色。下巴至胸上部为鲜亮黄色,两侧带有橄榄色。虹膜颜色从浅棕色到红棕色不等,喙为黑色,下颚淡灰色,腿为浅灰至蓝灰色。
主要亚种包括指名亚种和ultimus,后者比前者更亮丽,眼环更宽,冠部黑色不延伸到颈背。另一亚种admiralitatis则存在面部黑色和深褐色下巴及胸上部的特点,眼环较窄。
【生活习性】
黑头绣眼鸟主要栖息于山地和丘陵地带,海拔高度在670米以上,部分个体可以达到海拔1680米或更高度,如在Umboi岛和New Ireland岛。偶尔也可在靠近海平面的低地森林见到。它们喜欢生活在森林、森林边缘、次生林、部分清理及再生区域,甚至栖息于花园和种植园。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生活习性包括在树顶鸣叫,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类似于灌丛鵐的歌声。此外,它们还会发出“zching”或尖锐的“sip sip”叫声,这些声音与典型的绣眼鸟叫声存在区别。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主要集中在10月至12月及4月至5月的雨季。每窝产2或3枚蛋,蛋颜色为淡蓝色,直径约为15.7至19毫米乘以12至14毫米。
【外型辨识】
与黑额绣眼鸟(Zosterops chrysolaemus)相比,黑头绣眼鸟的头部黑色更显著,眼环更亮,且不完整,前部有断裂。不同的亚种之间主要区别在于色彩亮度、眼环宽度以及黑色覆盖范围的不同。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黑头绣眼鸟的保护等级为LC(无危),表明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数量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