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绣眼鸟属 > 爪哇绣眼鸟
爪哇绣眼鸟

爪哇绣眼鸟

英文名:Javan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flavus

【简介】
爪哇绣眼鸟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仅分布于爪哇岛北部沿海区域及婆罗洲南部。凭借其显著特征——全身黄色且无暗色脸颊或灰色腹部,此物种在整个分布区域中易于识别。

【外形特征】
爪哇绣眼鸟体长约9.5厘米左右,拥有相对较短的尾巴。其头部前额和头顶至背部呈现出黄绿色至橄榄绿色。面部脸颊为淡黄色,眼周呈现出明显的黄色,包括眼环在内的特征。在羽毛方面,初级飞羽和尾羽多为褐色并带有黑色边斑,边缘则呈现黄绿色。腹部及下体颜色皆为黄色,两侧和胸部颜色与背部类似。虹膜呈亮黄棕色,嘴部上半部分为暗角质色,下半部分为铅灰色,腿色为蓝铅色。整体而言,雌雄鸟外貌差异不大,幼鸟的眼环则比成鸟稍窄。

【生活习性】
爪哇绣眼鸟通常在红树林和海岸森林的边缘栖息,有时也会出现在低矮水边树木、上游椰子林以及小镇附近的其他植被区域内,包括附近城镇的花园和种植园。它们主要以小型昆虫,如小甲虫和毛虫为食,在树冠层觅食,非常活跃而不轻易落地区域下。这类鸟类通常以群体形式活动,群体规模一般为10-40只,偶尔可达到50只左右,尤其是在langsat树的花朵附近被发现频繁。

【繁殖习性】
繁殖记录在5月,繁殖期通常持续到7月末至8月初,具体表现为发现带有幼鸟的双亲。它们选择建造由细草茎构成的巢穴,内部铺满纤细枝条,外部则用蜘蛛网加以覆盖;该巢穴被构造于距地面约1米的高度。繁殖时产卵数为2-3枚,每枚卵呈现极浅蓝色,尺寸约为15.4毫米×11.4毫米。

【外型辨识】
需要注意的是,爪哇绣眼鸟与红树绣眼鸟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前者脸颊没有黑色,因此能在所在地区中以黄色的整体色彩加以确切辨认。

【保护状况】
尽管曾经相对稳定,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及其碎片化,该物种的数量可见下滑。在印尼市场上,大量爪哇绣眼鸟被捕捉并交易,而尽管以前认为这种贸易行为对其影响有限,不断增加的交易活动可能造成进一步威胁,导致其保育状态被归类为IUCN濒危(EN)物种。

【地理分布】
爪哇绣眼鸟的地理分布集中在爪哇岛北部和婆罗洲南部,包括爪哇岛和马都拉岛沿海地区,以及Laut I(加里曼丹东南部附近的小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