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西比绣眼鸟
英文名:Principe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ficedulinus
【简介】
普林西比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ficedulinus*)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是1866年由Gustav Hartlaub首次描述的物种。这种小鸟以惊人的白色眼环而著称,身长约为10.5厘米,体重介于7至8克之间。
【外形特征】
成鸟的最显著特征是窄而淡黄色的眉线、突出的黑色眼纹和显眼的白色眼环。上身呈现暗橄榄绿至棕色,头顶颜色更深,与更鲜艳的绿色臀部和尾羽上覆羽形成对比,其余部分如飞羽和尾羽为黑色,边缘为橄榄绿色。头部侧面呈现淡灰色,颈部则显得更暗棕色。下身则呈现出白色略带黄色的光泽,喉咙和胸部带有细微的暗色条纹。
【鸣叫特征】
普林西比绣眼鸟发出的干燥、类似芦苇声的鸣叫声,是识别该物种的有效标志。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通常在森林树冠或房屋周围的高树上活动,倾向于以群体的形式觅食。这种鸟不仅单独觅食,还会与其他几种鸟类,如白顶绣眼鸟、*Anabathmus hartlaubi* 和 *Sylvia leonis* 组成混群来寻找食物。主要以昆虫和浆果为主食。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从九月开始。通常筑造一个精致的杯状巢穴,用纤维和植物材料固定在分叉的树枝上,每窝产3至5枚蛋。然而,关于具体的繁殖习性尚无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普林西比绣眼鸟的主要识别特征是其独特的白色眼圈,这使得它很容易与相似的白顶绣眼鸟(稍大方脑袋偏白)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普林西比绣眼鸟目前已被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EN)等级,主要因为它栖息地的丧失问题。
【地理分布】
普林西比绣眼鸟仅存在于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上,这片区域是它们密集的栖息地,尤其是南部山地森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