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绣眼鸟属 > 绿绣眼鸟
绿绣眼鸟

绿绣眼鸟

英文名:Mountain Blackeye

学名:Zosterops emiliae

【简介】
绿绣眼鸟(英文名:Mountain Blackeye,学名:Zosterops emiliae)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主要栖息在婆罗洲中央高地的暗橄榄绿色栖息环境。

【外形特征】
绿绣眼鸟体型小巧,体长约为11至12厘米,最重记录为13.9克。成鸟头部和上体呈现深橄榄绿色,带有明显的黑色色调(顶部尤为显著,臀部则较少)。它们拥有黑色的眼斑,与黑色的颊侧相连形成独特的黑色面罩,边缘围绕着宽窄变化的黄色区域。下体颜色相比于上体略浅,更偏向黄色。虹膜为棕色,上喙呈棕色,而下喙则为黄橙色。腿部和足部的颜色从深黄色到黑色不等,足底为黄色。

【生活习性】
绿绣眼鸟主要栖息在高山苔藓森林和高海拔矮树丛中,包括基纳巴卢山上的杜鹃花、石楠、猪笼草、苔藓和地衣等植被。它们在树冠至近地面的各层内活动,有时会栖息于接近裸露山顶的矮小杜鹃丛。活动范围从1650米至4000米,干旱季节可能向较低海拔扩散。

【鸣叫特征】
绿绣眼鸟常在清晨鸣唱出一系列悦耳的笛音哨声,同时也发出多种鸣叫,如啾啾声和叽叽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2月至3月或6月至9月之间。巢筑在Leptospermum树的枝丫间,由藤蔓和粗大的死草构成,内部则以精美的草和鲜艳的橙色苔藓纤维作为衬垫。雌鸟一次产卵一枚,雏鸟在孵化后14至15天左右离巢。

【外型辨识】
绿绣眼鸟具有独特的黑色眼斑和红嘴。不同亚种可能在羽毛颜色及体型上存在细微差异,主要通过这些特征辨识。

【保护状况】
该种鸟类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等级。

【地理分布】
绿绣眼鸟仅见于婆罗洲的北部山区,包括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拉越,以及印尼的北加里曼丹、东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和西加里曼丹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