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绣眼鸟
英文名:Bridled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conspicillatus
【简介】
马里亚纳绣眼鸟(Bridled White-eye,Zosterops conspicillatus),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中的绣眼鸟属,生活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包括关岛、塞班岛、提尼安岛以及阿奎扬岛等地。马里亚纳绣眼鸟的关岛种群现已灭绝,而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种群仍保持丰富。
【外形特征】
马里亚纳绣眼鸟体型较小,约长10厘米,体重范围为7.9至10.5克。其头部和眼睛上方区域呈黄白色。冠部和背部分别带有鲜艳的绿色和偶尔的灰色调,尾羽的上覆羽稍微亮一些。鸟喙较短且灰暗,具有宽阔的白色眼环和灰色脸颊。翅膀和尾部为黑色,边缘镶有绿色。胸腹部呈现淡黄色。虹膜稍带红棕色,外缘为白色,喙为黄色,上喙尖端为黑棕色。腿色深橄榄绿色。幼鸟的外观与成鸟相似,稍有差异。
【鸣叫特征】
这鸟种的主要鸣叫声表现为音调较高的“叽叽喳喳”声。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从沙滩到被干扰区域的各项环境之中,包括森林边缘、山地草地、次生植被区域,甚至城区环境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常见于甘蔗田、澳洲松林等偏山地以及半成熟的植被区,也常见于村庄花园的灌木丛中。不过,在剑草草原出现较少。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集中在1月至10月,而关岛的繁殖期则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尤其在2月至3月。经研究,马里亚纳绣眼鸟的巢是由细草叶以及其他材料组成的杯状结构,直径约40-50毫米,高48毫米,深约25毫米,外层常附有蛛网、棉絮等。这种鸟群通常每年产两枚蛋,最大可达16.9×12.9毫米。尽管孵化期和雏鸟期的具体信息仍不完整。
【外型辨识】
该种鸟凭借苍白的喉和黄色的下腹部较为容易被识别出来,这与其他绣眼鸟属的成员有所不同。而雄鸟和雌鸟的外观相似,主要通过视觉识别,幼鸟的外观与成鸟几乎一样。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分类,关岛的指名亚种(Z. c. conspicillatus)马里亚纳绣眼鸟被列为灭绝(EX)。北马里亚纳群岛(Z. c. saypani)的物种分类为极危(EN)。
【地理分布】
先前可能被误认为是马里亚纳绣眼鸟亚种的罗岛绣眼鸟,在距今更广的地理范围内,包括中国台湾、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然而,这些区域内的分布情况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和区分,因为马里亚纳绣眼鸟的原生分布处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