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岛绣眼鸟
英文名:Moheli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comorensis
【简介】
莫岛绣眼鸟(Moheli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comorensi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的一种特有种,仅分布于西印度洋的科摩罗群岛莫海尔岛。其显著特征包括黄色喉部斑块、白色眼圈和尖锐的喙。
【外形特征】
莫岛绣眼鸟的体长在10至12厘米之间,平均体重约为11.2克(指名亚种),不同亚种在重量上有所差异。成鸟的头部呈黄绿色,具白色眼圈和黑色眼线并前额部分中断;背部和上翼呈深橄榄绿色,初级飞羽为烟灰色并带有浅绿色边缘,尾羽为黑褐色。喉部为黄色,下体淡灰色,胸侧较深,两胁带有浅锈色,腹部和尾下覆羽为黄色或淡黄色;虹膜呈红至浅棕色;喙上黑色,下灰;腿从蓝灰色到深灰色不等。
【生活习性】
莫岛绣眼鸟广泛栖息在多种林区中,包括残留森林、种植园、林地、灌木丛以及花园等。其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如甲虫、蟑螂、毛虫、半翅目、脉翅目昆虫、蝇以及蚁类,偶尔也会摄食籽粒、小型果实、花蜜等。
【鸣叫特征】
莫岛绣眼鸟的鸣叫声为高音上升的颤音,以及类似“chew”声的下降音,后者是其低沉、絮叨歌声的主要组成。
【繁殖习性】
莫岛绣眼鸟的繁殖期通常在9月中旬至翌年3月之间。建巢地点高度在2至8米范围内的灌木或树叉等。巢为坚固且深杯状结构,由多种植物材料构建而成,最多可产卵4枚,每窝产卵一般为2枚。然而,巢卵可能会遭受如黑鼠等捕食者的袭击。
【外型辨识】
通过其显著的白色眼圈,莫岛绣眼鸟在其有限的分布区域中可以轻易被识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现有地理分布主要局限于莫岛,栖息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2300米。在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群岛非常常见,而在塞舌尔群岛的阿德勒岛的数量还有所增加,虽然;阿德勒岛的aldabrensis亚种可能已灭绝。因此,从其数量和生存状态可以推测,科摩罗群岛的Seychelles群岛的保护状况需更加严谨。
【地理分布】
莫岛绣眼鸟主要分布在科摩罗群岛中的莫海尔岛,位于西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