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绣眼鸟属 > 休氏绣眼鸟
休氏绣眼鸟

休氏绣眼鸟

英文名:Hume's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auriventer

【简介】
休氏绣眼鸟(英文名:Hume's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auriventer)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休氏绣眼鸟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均具有独特性。

【外形特征】
成鸟的头部前额和眼上区域呈淡黄色,具黑色眼线延伸至眼环下方一半位置,并伴有黑色斑点。头顶及背部由淡黄至黄橄榄色不等,下巴、喉咙以及上胸区域为黄色,尾下覆羽亦呈黄色,其余下体部位为浅灰白色,带有显著的黄色中线。虹膜呈黄褐色或棕色,喙呈深棕色至黑色,下颚基部蓝灰色,腿脚呈铅灰色或板岩色。雄雌两性外观相似,但幼鸟颜色较为暗淡。

【生活习性】
休氏绣眼鸟常结群活动,栖息于低矮灌木丛、常绿林、山地森林边缘、次生植被、灌丛、可可种植园等地。该物种可见于山脚至海拔1800米范围内。在红树林中尤为常见,同时出现在上层山地雨林残余地带、开垦地边缘,如山地稻田、刺槐和可可种植地。

【鸣叫特征】
它们通常发出悦耳的“tsee, tsee”声,以及更高音调、更金属质感的短哨音。

【繁殖习性】
其繁殖季节在马来半岛为2月至7月,东南亚为12月至9月,婆罗洲为12月至4月。休氏绣眼鸟在树木上构建精致的杯状巢,有时位于13米高的竹子顶端。巢材主要为草和植物纤维,附有蜘蛛网、苔藓和动物毛发来加固。巢窝通常产卵2枚,卵呈白色,大小约为14×11.4毫米。

【外型辨识】
该鸟种与印度绣眼鸟和斯温霍氏绣眼鸟在外观上极为相似,但可通过其独特的黄色胸腹带以及分布区域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休氏绣眼鸟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保护状况分类中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此物种分布于缅甸东南部内陆、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和婆罗洲。休氏绣眼鸟的繁殖区域也包括上述所有上述地区。迄今为止,休氏绣眼鸟共有四个亚种。基于目前的研究,休氏绣眼鸟与其它绣眼鸟的关系尚待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物种区别】
休氏绣眼鸟目前共有四个亚种,近期的系统发育研究显示其与其它绣眼鸟的关系尚有未解之谜,需进行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