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绣眼鸟属 > 南黄绣眼鸟
南黄绣眼鸟

南黄绣眼鸟

英文名:Southern Yellow White-eye

学名:Zosterops anderssoni

【简介】
南黄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anderssoni,又称南方黄色绣眼鸟。分类地位为雀形目绣眼鸟科织眼鸟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南黄绣眼鸟体型小型,体长约11.5厘米,体重6.8至14.1克。头部前方和上方呈现黄色,眼周为白色眼环,下方边缘为黑色;头顶和背部颜色为绿黄色,臀部和上尾覆羽则更为鲜黄;飞羽和初级覆羽颜色为深棕色,边缘呈现绿色至黄绿色;尾巴鸟棕色,边缘略黄;脸颊、喉咙和下部颜色呈明亮黄色,两胁较为绿蓝色;翅膀内侧覆羽乳白色;虹膜呈棕色;喙呈深角质色,下部稍微淡,腿呈灰色或蓝灰色。雄性和雌性两者非常相似,而幼鸟颜色也稍浅。不同亚种在羽毛的色调和图案上略有差异。

【生活习性】
南黄绣眼鸟栖息于多种生境,例如林地、森林边缘、河边灌木丛、树林沼泽地、灌木丛、夹杂着草地与树林的区域、森林边界、稀树草原、农田、别墅区域、乡村花园、公园和种植园。主要不会选择高大森林和再生林作为栖息地。在高地,南黄绣眼鸟一般位于海拔1100米以上的地带;而在埃塞俄比亚和分布区域的南部,它们也可能出现在低海拔地区。

【鸣叫特征】
其主要鸣叫为高音上升的颤声,而歌曲则是一连串轻松悦耳的“chew”音符。

【繁殖习性】
分布在南部的南黄绣眼鸟主要在9月至10月间繁殖,但在东部区域,该繁殖期可延长,一直持续到3月,甚至7月。在某些情况下,雌雄会一同筑巢,过程通常持续7天,材料包括细小的干草条、树皮、干草、树丝等,用蜘蛛网固定在树枝上,距离地面1至3.5米。每窝产卵数量为1至4枚,通常情况下有2至3枚,这些卵呈白色至浅绿色,大小平均约15.3×11.7毫米。在孵化期间,父母会轮流孵化,持续11天。之后,父母共同参与育雏,育雏期大约为14天。

【外型辨识】
个人识别方面,南黄绣眼鸟更容易与苍白绣眼鸟及绿绣眼鸟区分开来,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分布范围不同。某些特征也提供了辨认的机会,比如顶部是否有更多的黄色,以及是否更鲜艳夺目。与北黄绣眼鸟相比,南黄绣眼鸟的分布范围也有助于区分二者,尽管在它们的栖息地重叠区域,识别仍然可能存在难题。

【保护状况】
目前,此鸟类的保护状况被列为NE(未予以评估),表明确切的濒危等级尚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定。南黄绣眼鸟的主要栖息范围集中在非洲,从西非延伸到东非,涵盖南部的较大区域,包括南非境内。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