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鸫科 > 地鸫属 > 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

英文名:White's Thrush

学名:Zoothera aurea

【简介】
虎斑地鸫(学名:Zoothera aurea),俗称White's Thrush,是雀形目鸫科地鸫属的一种大型鸟类。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东亚,包括西伯利亚、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外形特征】
虎斑地鸫体重在130至174克之间,体长为27至30厘米。全身覆盖着金色橄榄绿到黄色的羽毛,外观显著之处在于栗色至黄色的羽毛,黑色边缘形成的黑色鳞状斑纹覆盖全身,腹部和臀部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有浅黄色色调。初级覆羽尖端呈黑色,中翼和大翼覆羽的尖端呈现黄白相间的翼带。尾羽成黑色,尾巴中央呈浅灰色,翼下黑色但腋下白色,有宽淡黄色中央带,配以独特的颤抖行走步态,全身呈现非常明了的几何斑纹。

【生活习性】
虎斑地鸫栖息于中高海拔森林,繁殖期间主要活动时间在黎明和黄昏,常在开阔森林路径和道路上觅食。它们以昆虫、软体动物和浆果为食,偏好在地面或低矮植被中寻找食物。繁殖期为5月至8月,在树叉、灌木、河岸或采伐后树桩等处筑巢。每窝产3至5枚卵,由粗枝、苔藓、枯草茎、泥土及松针构成巢穴,孵化期为11至12天,而雏鸟饲养期约12至13天。

【鸣叫特征】
它的鸣叫是一系列简短但显得轻柔的哨音,叫声在觅食时发。叫声一般细弱而带有哀怨,此时可以听到“srreeeet”声,有时会突然发“chick”声。

【繁殖习性】
虎斑地鸫的繁殖期间为5月至8月,在树叉、灌木、河岸或采伐后树桩等处筑巢。每窝产3至5枚卵,由粗枝、苔藓、枯草茎、泥土及松针构成巢穴,孵化期为11至12天,而雏鸟饲养期约12至13天。

【外型辨识】
虎斑地鸫以其独特的黑色鳞状斑纹覆盖在淡黄色背景上为特征。全身呈现非常明了的几何斑纹。

【保护状况】
虎斑地鸫的分布遍及欧亚大陆的东部,包括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湿冷针叶林区,在台湾或东南亚地区则有非繁殖期的广泛分布。该物种在IUCN的名录评级为无危(LC),但在中国台湾,因其罕见性可能被列入本地的保护名单。

【地理分布】
虎斑地鸫主要繁殖于东北和西部地区,越冬于华南和西南地区,迁徙时经过华北、川陕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