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雀鹀科 > 带鹀属 > 金冠带鹀
金冠带鹀

金冠带鹀

英文名:Golden-crowned Sparrow

学名:Zonotrichia atricapilla

【简介】
金冠带鹀,学名为Zonotrichia atricapilla,英文名Golden-crowned Sparrow。以其独特且悠扬的鸣叫声而著称,并以黑色条纹环绕中央黄色冠羽为显著标记,在繁殖季节尤为明显。该物种广泛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西部。

【外形特征】
金冠带鹀体型粗壮,尾部较长,喙呈灰色。背部灰褐色并带有宽大的棕色黑色条纹。翅膀和尾巴是棕的,并有两道明显的白色翼纹。头部两侧、喉咙及胸部为灰色至淡灰色,并有轻微赤褐色调。繁殖季节中,成年雄鸟冠羽为黑色内侧带宽阔黄色条纹向后转为淡灰色。幼鸟同样可见黄色冠羽。雌雄在非繁殖季节相似,但繁殖季节雄鸟冠羽的黄色更加明显。

【生活习性】
金冠带鹀主要栖息于灌木丛生的苔原边缘或北方森林边缘。冬季则迁徙至灌木丛、公园、花园及其他开阔地带。它们通常在地面或是低矮植被中捕食种子和昆虫,偶尔也造访喂鸟器觅食。迁徙期间及冬季它们常常形成群体活动,有时会与白冠带鹀混群。

【鸣叫特征】
金冠带鹀的鸣叫声由几声清晰的哨音组成,声音逐步下降,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旋律,频繁见于春季迁徙返程后的繁殖季节。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从5月末持续至8月初。雄鸟会在显眼位置鸣唱吸引配偶。雌鸟用干燥植被构建巢,通常位于地面或较低树枝上,巢内填充毛发、草茎和羽毛等柔软材料,每巢蛋卵数约为5枚。卵呈淡绿色并有红褐色斑点,孵化期约11至14天。刚出壳的幼鸟需12天方可离巢,并由双亲共同哺育。

【外型辨识】
金冠带鹀最显著标志为独特的黑色和黄色头饰。非繁殖季节或幼鸟可能与白冠带鹀、白喉带鹀产生混淆,但可通过其暗色的喙、较大的体型、无斑点的喉咙及未见中央冠纹加以识别。

【保护状况】
金冠带鹀被归类为IUCN红色名录中的低危(LC)级别。现已成为北美西部最为常见的冬季鸟类之一。它们过去被认为对花园和农田蔬菜及花卉具有破坏性,但近年来群体数量增加后饮食习惯稳定,并未再被列入害鸟名单。

【地理分布】
繁殖季节时金冠带鹀分布于美国的阿拉斯加西部至加拿大西南部。冬季迁徙后则迁徙到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