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鹭科 > 林鳽属 > 林鳽
林鳽

林鳽

英文名:Forest Bittern

学名:Zonerodius heliosylus

【简介】
林鳽(英文名:Forest Bittern,学名:Zonerodius heliosylus),属于鹈形目鹭科,是唯一隶属于林鳴屬的种。该物种栖息于新几内亚及附近岛屿,如萨拉瓦蒂岛和阿鲁群岛。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为65至71厘米,体重平均约802克。头顶呈黑色,上半身具有较浅的褐至赤褐色羽毛,形成显著的横向条纹,而下半身则是黑色与浅棕色相间的条纹,颈下和上胸部分亦呈现黑棕交错。腹部通常为白色至浅棕色。喙长而直,尾长平均约12.42厘米,脚趾细长,胫部有些区域裸露。两性外观无明显差异,但雌鸟体型稍小,腿部颜色可能偏绿。

【生活习性】
林鳽喜欢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和森林溪流边,常隐匿在侵入水域的植被中独自觅食。主要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生物,以及蜥蜴和蛇类为食。繁殖季节大约在4至6月间,通常在靠近溪流的树上筑巢。

【鸣叫特征】
目前了解到的繁殖行为较少,未有直接证据显示其被捕猎所威胁,但其森林栖息地的减少可能是未来对其生存的主要威胁。

【繁殖习性】
林鳽于树上筑巢,用树枝搭建平面浅巢。通常产卵2至6颗蓝蛋,偶尔也会在芦苇丛中筑巢。雏鸟晚成性,雌雄双方均参与孵化和哺育。

【外型辨识】
其特征与虎鹭属相似,但略存差异,最终在2000年左右成为林鳴屬的唯一成员。

【物种区别】
Zonerodius 这一属名来自古希腊语,“zōnē”(条带)和 “erōdios”(鹭),而种加词 "heliosylus" 则取自“夺去太阳的”其有关希腊神话的法厄同之名。

【保护状况】
该物种分布极其有限,仅限于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岛屿。目前该物种处于近危状态(IUCN红色名录分类NT),估计全球数量不超过10000只。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其被捕猎所威胁,但其森林栖息地的减少可能是未来对其生存的主要威胁。

【地理分布】
林鳽最初在1828年由法国博物学家勒内-普里梅韦勒·莱松与普罗斯珀·加尔诺描述,并在20世纪初被识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