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秧鸡科 > 小田鸡属 > 小田鸡
小田鸡

小田鸡

英文名:Baillon's Crake

学名:Zapornia pusilla

【简介】
小田鸡(学名:Zapornia pusilla),又称作Baillon's Crake,是鹤形目秧鸡科的种类,属于小型涉禽。其分布范围广泛,遍及非洲、欧亚大陆以及大洋洲,包含新西兰及其附近岛屿。

【外形特征】
小田鸡体长通常为17-19厘米,重约20-55克。其两翼较短,喙为绿色至稻草黄,无红色基部,两胁布满斑纹。雄性与雌性外观相似,差异主要在于雌性头部可能带有红棕色条纹和更淡的下体颜色。亚成鸟在下部较为散布淡褐色至白色的斑点,并常于面至胸区有斑点或条纹。

【生活习性】
该种鸟类常见于水流缓慢或静止的淡水至咸水湿地,包括稻田和沼泽,繁殖期倾向于选择低矮密集的植被覆盖区域,如莎草及灯心草群生地。总体上,小田鸡在傍晚、清晨以及夜晚最为活跃,经常单独行动。由于其胆小的天性,受惊时常迅速隐蔽或快速奔跑,极少飞行。

【鸣叫特征】
未提及具体鸣叫特征内容。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小田鸡建立了领地并保持单配制,每窝通常产卵4-11个,孵化期为16-20天,由双亲孵蛋。鸟蛋呈椭圆形,带土黄色基调和暗红色斑点。孵化结束后,雏鸟很快即能出巢觅食。

【外型辨识】
未提及具体外型辨识内容。

【物种区别】
小田鸡现有6个亚种:Z.apaffinis、Z.intermedia、Z.m.mira、Z.palustris、Z.p.pusilla 和 Z.mayri,其间在体形、颜色、结构等多方面存在差异。

【保护状况】
小田鸡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中被评为无危(LC)物种。尽管如此,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仍造成威胁,特别是临时湿地的排水、过度放牧和农田耕作。

【地理分布】
在中国东北、河北、陕西、河南及新疆喀什地区繁殖,迁徙季节可在约全国范围内发现其踪迹。在长江中下游及其南向地区则作为旅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