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凤鹛属 > 黑颏凤鹛
黑颏凤鹛

黑颏凤鹛

英文名:Black-chinned Yuhina

学名:Yuhina nigrimenta

【简介】
黑颏凤鹛(学名:Yuhina nigrimenta),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凤鹛属。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至中国东南部、中南半岛北部等地区,并栖息于森林及次生灌丛中。

【外形特征】
黑颏凤鹛拥有较小的体型,体长9-10厘米,体重8-14克。羽毛主要呈灰褐色,下体为浅黄褐色。最显著特征为黑色的脸面和顶冠,边缘为黑色,冠部中部灰,形成低矮的顶冠。背部、翅膀及尾部呈暗绿色灰褐色;额头、眉纹、昆虫纹为灰色,喉部为白色并带有些微的黄褐色;下体脏黄色,颜色在腹部和臀部更为丰富。虹膜颜色多样,从榛色到深红色不等;上嘴颜色从褐色到黑色,基部呈现红色,下嘴则为橙红或朱红色。腿为黄色或橙黄色。

【生活习性】
黑颏凤鹛的生活习性活跃,常常成群活动,有时与其它鸟类混成群。栖息地主要位于海拔530-2300米的山区森林、次生灌丛及树冠层,冬季偶尔会降至300米左右。春季活动范围随海拔变换,习惯于在树冠间或灌木丛活动。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为主食,也食用花朵、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鸣叫特征】
黑颏凤鹛具有特殊的鸣叫声,由一系列清晰而尖锐的高音哨声组成,通常表现为“uu ii uui ii uui uu ii uui ii uui…”,其中‘ii’音为高音。还有“seet, suut, seet, seet…”等变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时也发出金属质感的“pik! pik! pik!…”声及其他音符。

【繁殖习性】
黑颏凤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沟谷林和林缘灌丛地区,在夏季分布高度稍高,冬季稍低。树冠枝叶间为常见活动场所,繁殖期内观察到其成对或单独活动行为,更偏好苔藓、细根、细草秆等筑巢材料,巢高隐匿于植物枝杈中。

【外型辨识】
黑额凤鹛根据其外貌与生活状态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种:
- 等于指名亚种(Y. n. nigrimenta),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及印度地区。
- 温暖亚种(Y. n. intermedia),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部分地区。
- 东南亚亚种(Y. n. pallida)仅分布于中国广西至福建区域。

【保护状况】
黑颏凤鹛列入IUCN无危(LC)等级,并列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6版。该鸟种种群数量未知,中国南方一些地方分布广泛,种群估计为10,000-100,000个繁殖对。

【地理分布】
黑颏凤鹛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东南部、以及中南半岛北部,具体地区包括印度东北部、缅甸、中国(西藏、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浙江、云南、广西、广东)、老挝、越南及柬埔寨东北部;在中国分布的区域则更为广泛,如四川、贵州、云南的多个地区,以及其他省份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