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鹬
英文名:Terek Sandpiper
学名:Xenus cinereus
【简介】
(英文名:Terek Sandpiper,学名:Xenus cinereus)为鸻形目丘鹬科下的小型涉禽,因其长且上翘的嘴和独特的灰背白腹外观著称。它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的苔原和克里克森林地带,并在冬季迁徙至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及中国东南部等地。翘嘴鹬被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翘嘴鹬体长22-25厘米,体重50-126克,翼展57-59厘米。该物种拥有亮丽的灰褐色上体,头颈带有黑色纹理,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次级飞羽端部显白色,形成明显的眼镜状翅斑。其嘴长而明显上翘,腿短呈橙黄色。翼上覆羽为灰褐色,翅下为白色,部分翅覆羽中部为灰褐色。繁殖季节,两肩因为黑色羽毛加粗而形成一条明显的纵向黑纹,冬季这一特征消失。
【鸣叫特征】
翘嘴鹬全年均有鸣叫,并且善于鸣唱,叫声为一系列三音节哨声,接触或飞行时发出柔和的呼呼声,警报时则发出悠扬的'wee-we'声,这些叫声都反映出鸟类的交流方式,为重要识别特征之一。
【生活习性】
翘嘴鹬栖息于低地山谷及洪水平原,特别喜欢有高草和灌木柳交错的湿地环境。飞行时,它们低飞掠过水面,并在浅水沙滩、河口或海岸线附近活动。它们以快速敏捷的动作觅食,以昆虫、甲壳类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5月至7月中下旬,翘嘴鹬繁殖时主要在河流、湖泊和水塘岸边建巢。巢主要为浅凹坑,通常由植物茎叶或泥沙构成,孵化期为23-24天,每窝产蛋4枚,雌雄轮换孵化。
【外型辨识】
翘嘴鹬与灰尾漂鹬、青脚鹬和小青脚鹬的外观特征显著不同。主要区别为翘嘴鹬畸形的长嘴明显上翘,腿部较短,为橙黄色,身为灰白对比强烈。
【保护状况】
翘嘴鹬被IUCN认定为无危物种,但数量因栖息地破坏和猎捕活动在局部地区有所减少。在中国和韩国,翘嘴鹬正面临着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丧失以及环境退化等威胁。
【地理分布】
翘嘴鹬繁殖季生活在芬兰、乌克兰东部至俄罗斯个别地区、楚科奇半岛东部以及堪察加半岛北部等地。冬季它们迁徙至非洲南部、东非、马达加斯加、中东、东南亚、印尼群岛、新几内亚等地,偶尔也会出现在澳大利亚、菲律宾、台湾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