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蒂泰霸鹟科 > 白枕霸鹟属 > 白枕霸鹟
白枕霸鹟

白枕霸鹟

英文名:White-naped Xenopsaris

学名:Xenopsaris albinucha

【简介】
白枕霸鹟(学名:Xenopsaris albinucha),属于雀形目霸鹟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草原地区,包括委内瑞拉、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

【外形特征】
白枕霸鹟体型较小,体长约为12.5至13厘米,体重约10克。雄鸟头顶呈光泽黑色带蓝光;脸部、喉部、胸部、腹部均为白色,胸部略带灰色,腹部微黄;背部为灰褐色,翅膀颜色较深,内侧羽毛边缘呈白色;尾部为深棕色,喙和脚为黑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色较淡,头顶颜色多为红褐色,背部和翅膀带有赭色斑点。幼鸟则具有灰褐色的顶冠,背部及翅膀带有赭色斑点。

【鸣叫特征】
白枕霸鹟的鸣声精致,声音不高,多在雨季出现。其鸣叫声通常为高音薄颤“teep, tre'e'e'e'e'a eea wu'u'u'e'e'e-e-e-e-e-p”或“twip, tsiweeé, tseee, ti-ti-ti-ti”,声调先升后降,结尾处长且颤动。

【生活习性】
白枕霸鹟栖息在Caatinga灌木丛、河岸林地、轻树林以及开阔森林的边缘,这些地区通常靠近水源。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一些果实。该鸟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并经常活动在树梢上进行短距离飞行捕捉叶顶的昆虫或追击空中的猎物。

【繁殖习性】
白枕霸鹟筑巢于树的分叉处,巢呈杯状,巢高约4.5厘米,由植物纤维构成,距离地面5至15米。一只巢穴通常产卵3枚,卵壳为绿色底色,伴有棕色斑点。孵化期间,雌鸟和雄鸟共同孵卵,孵化期为14至15天。雏鸟一般在破壳时先后孵化,经历24小时后全部破壳而出。幼鸟孵化六天后眼睛张开,八天后覆盖着白色绒毛。育雏期间,双亲共同照顾雏鸟。

【外型辨识】
与灰厚嘴霸鹟相比,白枕霸鹟体型更小,尾部较长,喙更加纤细,下体更白,背部颜色更偏棕黄。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无危(LC)等级。作为今颚总目雀形目南美霸鹟科的一员,白枕霸鹟被归类在单型的白枕霸鹟属(Xenopsaris)中。

【地理分布】
白枕霸鹟广泛分布于南美地区,其活动范围从巴西北部和东部延伸到阿根廷北部。其主要栖息地包括委内瑞拉、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的热带和亚热带草原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物种也出现在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等国家。在全球坐标体系中,白枕霸鹟分布于哥伦比亚至阿根廷,也包括智利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