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吸蜜鸟科 > 黄脸吸蜜鸟属 > 黄纹吸蜜鸟
黄纹吸蜜鸟

黄纹吸蜜鸟

英文名:Macleay's Honeyeater

学名:Xanthotis macleayanus

【简介】
黄纹吸蜜鸟,学名Xanthotis macleayanus,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黄脸吸蜜鸟属。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北部的低海拔雨林区域。

【外形特征】
雄鸟体重30至39克;雌鸟体重25.5至31克。头顶和颈背部为暗黑色,杂有白色斑点。脸颊与眼睛四周呈现橙棕色,形成环绕双眼的淡色斑块,中间嵌以窄白边和淡粉色的眼下斑块,粉白色区域周围又有金黄色与赭色羽毛环绕。下颚区至下颏与喉部的颜色为灰白色,喉部以下橙棕色显现,下腹部三分之一左右为单一灰褐色。背部呈现黑褐底色,并带有明显黄白条纹,黄色自肩至腰的羽分布最为显著,其余部分则为橄榄色边缘。翅膀与尾羽呈现深棕,有一定的绿色或黄色边缘。尾上下翼基部呈现粉黄色,周边的边缘又转变为灰暗色调。胸部、腹部色泽为灰白至深灰,下方伴有黑色或是较大的白色斑点。

【生活习性】
黄纹吸蜜鸟主要栖息于各种低海拔雨林类型,包括中叶与复杂的小叶藤林,以及红树林、桉树森林、公园、果园等次生林、城镇内的绿化区。平时起居更为活跃在雨林各个层次内,其饮食主要由昆虫、花蜜及少量的桉果组成,在叶丛中的各个位置及树皮上觅食。

【鸣叫特征】
黄纹吸蜜鸟的鸣叫特点是快速且具有音乐性的两三节声,细听之下类似“t-wit, t-weee, t-whit”或“chewit-che-wew”,间杂有短促的“chip”声和其他颤声以搭配曲调。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为9月至12月和2月至3月。它们筑巢选择高枝或灌木丛顶部,营造浅杯状窝,内部填充棕榈纤维、细小的松枝及其他植物材料,并在其内巢内予踏了棕榈纤维和羽毛,使之厚实且紧密。每个巢通常产出2个卵,母鸟负责孵化,父鸟亦助于喂食雏鸟。

【外型辨识】
同属鸟种相比,黄纹吸蜜鸟除了色彩组合和斑点格局更加有特征,比如黑色的头部和黄绿结合的翅膀之上具有独特径心。它们的鸣叫声以及行动模式都是辨别关键要点。

【保护状况】
IUCN评级为无危(LC)。作为昆士兰州北部独特而稀有的物种,目前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栖息地及族群分布状态,在城市化等因素的威胁下,监测与保护仍是该物种未来的核心议题。

【地理分布】
黄纹吸蜜鸟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北部,从库克镇至帕卢马山脉南部一带,包括约克角半岛东南部和赫钦布鲁克岛等地。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雨林中,包括中叶藤本森林和复杂的小叶藤本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