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马岛鹎科 > 短嘴旋木鹎属 > 短嘴旋木鹎
短嘴旋木鹎

短嘴旋木鹎

英文名:Spectacled Tetraka

学名:Xanthomixis zosterops

【简介】
短嘴旋木鹎(学名:Xanthomixis zosterops),又名眼镜旋木鸟,是雀形目鹎科马岛鹎属的一种鸟类。仅在马达加斯加有分布,生活于热带湿润森林中。

【外形特征】
短嘴旋木鹎体型中等,体长约16至16.5厘米,体重13.5至22.5克。全身覆羽呈现橄榄绿色,尾部和翼尖为深褐色,翼下边缘呈黄色。其独特的“眼镜”特征由黄绿色的条纹环绕眼周形成,下颚基部至脸颊橄榄绿色,腹部和臀部黄色。虹膜棕色,喙尖端呈黄色或黑色,其余部分浅色,腿色为灰色至橙粉色。

【鸣叫特征】
其叫声包含一系列高音的钝嘶声“tsit”,重复但不规则,有时也会发出类似喷射声的“ptrrr”。

【生活习性】
短嘴旋木鹎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白蚁、蠼螋、蝽象、蚂蚁、正翅目昆虫和蜘蛛等。它们通常结成数量最多20只的小群,活动高度多在地面0.5至5米间。黄昏时分,它们尤其活跃。

【繁殖习性】
短嘴旋木鹎的繁殖季节为9月至12月。巢呈杯状,由苔藓、茎条及枯叶等材料构成,并悬挂在灌木的分叉树枝上,距地面约为0.5至1米。每窝通常产卵2.4枚,孵化期为16至19天,幼鸟期需14至15天方可独立生活。但其孵化率较低,约为67%。

【外型辨识】
短嘴旋木鹎与其他种类如长嘴马岛莺相比,体型较小,喙更短,眼镜特征更加明亮,下体也更为淡色,尾部更长。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的鸟类红色名录列为LC(无危)级别。其大多数栖息地都在马达加斯加的保护区范围内,包括蒙坦山(Montagne d'Ambre)、马洛杰伊(Marojejy)和玛索拉(Masaola)等地。

【地理分布】
短嘴旋木鹎广泛分布在马达加斯加的西北部和东部的热带湿润森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