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威尼吸蜜鹦鹉属 > 翠蓝鹦鹉
翠蓝鹦鹉

翠蓝鹦鹉

英文名:Ultramarine Lorikeet

学名:Vini ultramarina

【简介】

翠蓝鹦鹉(学名:Vini ultramarina,英文名:Ultramarine Lorikeet),是一种被归类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威尼吸蜜鹦鹉属的鸟类,仅分布在马克萨斯群岛。其主要特征为上体色彩鲜艳的超蓝色,胸带、大腿及冠羽为深蓝色,面部、喉咙及腹部则为带有深色斑点的白色。

【外形特征】

翠蓝鹦鹉的体长约为18厘米,体重通常在35克左右。鸟喙橙色,额部为钴蓝色,冠羽为紫蓝色,上体呈现暗淡的蓝绿色,腹部为紫蓝色,翅膀和尾部的颜色逐渐转为白色。面部两侧带有白色及深紫色斑点,胸腹部及腿均为深蓝色,虹膜橙色。幼鸟的胸部斑点较少,眼睛和喙为深色。

【鸣叫特征】

翠蓝鹦鹉的鸣叫声主要包括高音的嗡嗡‘tzeet’声和类似于调节的‘tze-zee-zeet’声。

【生活习性】

这种鹦鹉主要栖息于马克萨斯群岛的500米到1000米的浓密森林与森林边缘地区。它们会偶尔前往花园、树叶繁茂的树冠以及沿海地区的香蕉园、椰子园等地。繁殖主要是以花粉和花蜜为主,同时也食用软性的水果和嫩芽,偶尔会食用昆虫和它们的幼虫。

【繁殖习性】

在6月至8月期间为繁殖期。翠蓝鹦鹉会在空心的树木、椰子树的裂缝或甚至完好的椰子壳内筑巢。圈养的情况下通常产卵2枚,孵化期约26至28天,雏鸟出生后还需约8周时间羽毛成长。

【保护状况】

翠蓝鹦鹉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关注,并被分类为极危物种(CR, Critically Endangered)。该物种生存受到黑鼠入侵和森林砍伐等威胁。为防止该种鹦鹉种群进一步减少,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翠蓝鹦鹉起源于马克萨斯群岛的多个岛屿,包括Fatu Hiva、Ua Pou和Nuku Hiva。但由于入侵的黑鼠(Rattus rattus)与严重的森林砍伐,这种鹦鹉现今仅在Ua Huka岛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