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威尼吸蜜鹦鹉属 > 红颏鹦鹉
红颏鹦鹉

红颏鹦鹉

英文名:Red-chinned Lorikeet

学名:Vini rubrigularis

【简介】
红颏鹦鹉(英文名:Red-chinned Lorikeet,学名:Vini rubrigulari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威尼吸蜜鹦鹉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在澳新的Karkar山区、新爱尔兰岛和新不列颠岛等地。

【外形特征】
红颏鹦鹉体长约17厘米,体重在31到40克之间。其全身羽毛为绿色,翅膀内侧覆羽黄绿色,并有黄色条纹。颏部带有明显红色斑块,腿脚橙红色,喙部为红橙色,耳羽带有蓝绿色并有淡绿色条纹。飞行羽下侧灰褐色,中部有宽黄色条纹,尾巴下侧亦为灰褐色,基部红,末端黄色。

【鸣叫特征】
红颏鹦鹉飞行或休息时会发出清晰上扬的“pseet!”声,进食时则发出尖锐的叽叽喳喳声。

【生活习性】
红颏鹦鹉主要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常在1000米以上的区域活动。它们通常在空中飞行时被观察到。与蓝面鹦鹉相比,红颏鹦鹉具有独特的红颏特征和黄色宽条纹的翅膀。

【繁殖习性】
红颏鹦鹉的繁殖信息较为有限,一般包括营巢、交配、产蛋和孵化等过程。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专业研究确认。

【外型辨识】
红颏鹦鹉主要分为两个亚种,分别是红颏鹦鹉和卡卡红颏鹦鹉(Vini rubrigularis krakari)。卡卡红颏鹦鹉的主要特征是颏部红色羽毛较为广泛并有黄色边缘,是1915年鲁斯柴德和哈特描述的亚种,其在野外难以区分。

【保护状况】
IUCN尚未更新其保护级别,目前被认为是低危(LC),但人们需要关注其分布地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红颏鹦鹉聚集在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及新几内亚东北部的卡卡岛一带的山地森林中。

【地理分布】
红颏鹦鹉偏好海拔较高的森林地区,主要栖息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亚热带和热带潮湿森林,尤其是山地林区。这些鹦鹉平时多成对或小群活动,活动范围从森林高枝到棕榈树顶,甚至会与同食花蜜的其他物种如彩虹吸蜜鹦鹉共生觅食。它们对人工环境适应性差,人工养的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