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森莺科 > 虫森莺属 > 黑胸虫森莺
黑胸虫森莺

黑胸虫森莺

英文名:Bachman's Warbler

学名:Vermivora bachmanii

【简介】
黑胸虫森莺是北美特有种鸟类,学名 Vermivora bachmanii,属于雀形目森莺科虫森莺属。这种候鸟在冬季迁徙到古巴,栖息在美国南部的沼泽和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具有鲜明的外观特征:黄色额头、黑色冠顶、灰色颈背、黄色眼圈以及黑色喉部斑块。雌鸟的颜色较为柔和,通常缺乏深色喉部斑块,拥有淡色眼圈、亮黄色或淡黄褐色额头以及灰色冠顶。两性皆有细长且略弯曲的喙。

【鸣叫特征】
已记录到的鸣叫通常由一系列快速的六至二十五个嗡鸣音组成,有时以尖锐、滑音的吱声结尾。

【生活习性】
偏好栖息于带有静水池塘的底部森林沼泽地带,主要由落叶树种构成。在春季倾向于高处歌唱,觅食时则低至地面3至10英尺的高度范围内,主要觅食毛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迁徙期间也会在树顶觅食。

【繁殖习性】
该鸟类可能集体繁殖,巢穴深而大,由死叶、苔藓、草和杂草茎组成,内部以Ramalina地衣和西班牙苔藓的细纤维衬垫。巢筑于黑莓灌丛、竹子和棕榈树丛中,离地面或静水池塘约1至4英尺高,卵纯白色,偶尔顶部有细微标记。

【外型辨识】
黑胸虫森莺的识别显著依靠其独特的头部图案,包括黄色额头、黑色冠顶和喉部斑块。与其它林莺种类相比,雌鸟和幼鸟颜色较为柔和。

【保护状况】
IUCN已将黑胸虫森莺列为CR(PE)(极危,可能灭绝)。尽管该鸟类在20世纪末期仍有零星目击报告,在I'on沼泽和坎格瑞沼泽国家公园内仍可能有其栖息地,但自1988年后再无确切记录。黑胸虫森莺的栖息地破坏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生存威胁。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是由约翰·巴克曼牧师在1832年发现,并交给了其好友约翰·詹姆士·奥杜邦进行命名。尽管2002年在古巴古尔达拉瓦卡拍摄到一只疑似黑胸虫森莺的雌鸟,但由于黑胸虫森莺的最长寿命不超7年,这也未能改变其最有可能灭绝的事实。2021年九月,美国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正式宣布黑胸虫森莺已灭绝,根据ESA法案,该物种不再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