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黄臀啄木鸟属 > 格斑啄木鸟

格斑啄木鸟

英文名:Checkered Woodpecker

学名:Veniliornis mixtus

【简介】
格斑啄木鸟(学名:Veniliornis mixtus),又称Checkered Woodpecker,属于南美洲东部、中部和东南部开阔稀树草原地带的小型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

【外形特征】
格斑啄木鸟的体长约14厘米,体重介于29.8至37克之间。雄鸟的额头与头顶是黑褐色,有白色或淡黄色条纹点缀,有时会呈现红色羽尖。颈背呈红或橙红色,背部则是黑色,整体上翼覆盖深棕色,但翼上带有白色横带。两侧脸颊由两条白线框附两侧。鸟儿的下巴和喉头区具体呈白色略带棕色条纹,并在上体带有更多的黑白斑点,而腹部分则是白色或淡黄色,胸部和肋部带有少量深棕色条纹。幼鸟和成鸟相比更为暗淡,它们上体的横纹是断裂的,下体浅白,竖条纹和横纹二者更重,食性和性别之间,红顶较为有所区别,雄性雌性之间的区别最明显体现在雄鸟会出现红色的后冠而雌鸟相对较暗淡一些。

【生活习性】
格斑啄木鸟一般单独行动或成对活动,在树的枝条和灌木丛中更为常见。它们的食物包括昆虫和种子。觅食手法多样,包括拾取和探查,不过敲击力较弱,这对于搜寻藏身在树干或枝干内的食物较为适合。

【鸣叫特征】
这种啄木鸟发出单一的“peek”声,间隔后会有连续的颤音“ti-ti-ti-ti-ti”,以及重复的“we-we-we”声。另外也会有啄木样发声。

【繁殖习性】
格斑啄木鸟的繁殖季为9月至11月。它们通常在边缘或中心的树干高3至6米的地方筑巢,每巢产卵4枚。关于具体的孵化期和离巢期数据未知。

【外型辨识】
通过其明显的黑白斑点纹身来识别雄鸟和雌鸟。雄鸟具有红色后冠,而雌鸟的后冠则是暗色的。此外,上体的横纹断裂、下体浅白以及竖条纹和横纹更重也是重要特征。

【地理分布】
格斑啄木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东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开阔稀树草原地带。它们常见于阿根廷如Chancaní省立公园和Ribera Norte保护区,巴西的Serra do Cipó、Chapada dos Guimarães和Brasília国家公园等地区。

【保护状况】
格斑啄木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版的红色名录,其保护级别为LC(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