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黄臀啄木鸟属 > 朱背啄木鸟

朱背啄木鸟

英文名:Scarlet-backed Woodpecker

学名:Veniliornis callonotus

【简介】
朱背啄木鸟,学名为**Veniliornis callonotus**,属于鴷形目啄木鸟科黄臀啄木鸟属。

【外形特征】
成年个体长约13厘米,重约23至33克。雄鸟头额至颈背广泛带有红色尖端,耳羽灰褐色,脸面白色,上体呈棕色并带鲜红色,飞行时羽色暗褐,次级、三级飞羽极为显红色。尾羽多为黑褐色,中央一对较为黝黑,外侧尾羽呈现淡黄白色,上部分有黑色横斑。下体纯白,偶尔带有淡黄色调,且可能有微弱的暗色虫蚀状纹。雌鸟头部全黑,虽然有少量白色羽毛出现于后部。幼鸟的上体被橄榄灰或灰色斑点覆盖,下体白色,头顶部则呈现模糊图案,即便是在雄性幼鸟前额上也能发现少量红色羽尖。深色亚种**V. c. major**与指名亚种相比,以更深的面颊颜色及下体更显眼的暗色虫蚀状纹为特点。

【鸣叫特征】
朱背啄木鸟的叫声特征为一串持续1至2秒的颤音或尖锐的“ki-dik”声音,亦有出现连续发出若干叫声的情形。

【生活习性】
栖息地主要包括干燥的气候下,落叶林、灌木丛为主的开阔区域,也能够适应退化的雨林和农业地区。栖息海拔范围广,从几乎与海平齐的地带到约1400至1800米(以厄瓜多尔的洛哈省为例),甚至高达1500米(秘鲁)。全年常驻于该地区,觅食时可以出现在树干各个高度。通常成对活动,在较小的树枝和细枝上频繁搜寻。其饮食习性具体内容尚未有详细记录。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厄瓜多尔至少是从七月份开始的,更多的生物学繁殖信息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据现有记录,该鸟10月有离巢的幼鸟和季节初做窝的交配成鸟。

【外型辨识】
识别该种的有效方法在于红背白腹部的鲜明对比及异性头部长相的显著区别。深色亚种**V. c. major**可以通过其较深的颚部色彩与更低姿态的虫蚀状纹样来辨别。

【保护状况】
IUCN将朱背啄木鸟的保护状况列为了“无危”(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活跃于哥伦比亚和秘鲁的低地面到海拔1000米但并不局限于这一范围。厄瓜多尔地区近年来展示出向更湿润区域扩展的趋势,据推测,这种地理分布的变化可能由局部砍伐森林所导致。特别是厄瓜多尔的Río Palenque科学中心和Cerro Blanco保护区、秘鲁的Tumbes国家保护区为该鸟提供了几处较为固定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