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麦鸡
英文名:Grey-headed Lapwing
学名:Vanellus cinereus
【简介】
灰头麦鸡(英文名:Grey-headed Lapwing,学名:Vanellus cinereus),是鸻形目鸻科麦鸡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以其独特的灰色头部、深色胸带和白色腹部而著称。
【外形特征】
灰头麦鸡体长34至37厘米,体重在236至296克之间。翼展可达75至76厘米。灰头麦鸡头、颈、背呈深灰或棕褐色,胸部深灰色,腹部白色。背部呈现褐色,臀部为白色,尾部黑色。飞行时,黑色的初级飞羽与下翼白色的次级飞羽形成鲜明对比,上翼覆羽展示出棕色。幼鸟的白色部分带有灰色边缘,胸带不明显,上体和翼覆羽有淡色边缘。
【生活习性】
灰头麦鸡栖息于湿地、河流边和稻田等环境,在非繁殖季节可见于沼泽、河岸、湿草地、稻田残茬和池塘等地。它们偶尔以5至50只的小群出现,主要在中国东北部、日本等地繁殖,部分迁徙到东南亚过冬。
【鸣叫特征】
灰头麦鸡的鸣叫声独特,通常被描述为响亮的“chee-it”声,飞行时会发出“kik”音。
【繁殖习性】
灰头麦鸡的主要繁殖期为3月至7月。在未受干扰的湿地或稻田中筑巢,巢为简陋的巢坑,内铺苔草。每窝通常产卵4枚,孵化期约28至29天,雏鸟孵化后第二天即可行走。
【外型辨识】
灰头麦鸡以其独特的灰色头部、深色胸带和白色腹部而著称。飞行时,黑色的初级飞羽与下翼白色的次级飞羽形成鲜明对比,上翼覆羽展示出棕色。幼鸟的白色部分带有灰色边缘,胸带不明显,上体和翼覆羽有淡色边缘。
【保护状况】
灰头麦鸡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被评为IUCN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灰头麦鸡主要分布于东北亚的中国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如印度和中国南部。曾作为迷鸟出现在俄罗斯、菲律宾、印尼、新南威尔士、澳洲、斯里兰卡等地,以及瑞典和英格兰。模式产地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