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小霸鹟
英文名:Yellow-crowned Tyrannulet
学名:Tyrannulus elatus
【简介】
黄顶小霸鹟(英文名:Yellow-crowned Tyrannulet,学名:Tyrannulus elatus)是雀形目霸鹟科的一个属下的鸟类。它们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多个地区。
【外形特征】
黄顶小霸鹟体长约为10到11厘米,体重约6.5到8克。雄性有着暗灰色到黑色的冠羽及一条明亮的黄色至橙黄色的冠带。背上是鲜艳的橄榄绿色,翅膀较暗,并有两道白色至淡黄色的翼条。尾巴呈暗橄榄色,在生长初期可能会显得亮些。喉部和脸部为淡灰色,胸部是淡至中黄色,并带有橄榄色的斑点。眼睛棕色,喙短而圆,全黑,腿灰色。雌性较小,上体颜色较淡,冠羽和冠带的颜色略淡。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
黄顶小霸鹟的叫声非常独特且易于辨识。这是一种简短的双音节声音,通常被视为“wher-dear”或“pee-dear”,声音在第一部分较高,第二部分逐渐下降,间隔时间长,即使在最热的日间时段也能听到。
【生活习性】
黄顶小霸鹟主要单飞或成对活动,有时会与其他种类的鸟类混群。它们频繁地点出现在开放的森林边缘、次生林等生境中,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果实为食,已确认的食物种类包括辣椒果实以及特定的槲寄生果实。觅食时,它们喜欢直立站立并偶尔悬停捕捉食物。
【繁殖习性】
黄顶小霸鹟的繁殖期在巴拿马一带为3月至8月,在哥伦比亚一带为1月至9月。巢通常是一个简易的4厘米直径、1厘米深的杯状结构,由细枝和类似头发的细丝构成。巢设在8到20米高度的狭窄树枝上或新芽丛生的分叉处。一次产卵1到2枚,雌性负责卵孵化,孵化和离巢的时间尚未具体记录。
【外型辨识】
这一物种可通过其独特的叫声、头部的黄色冠羽以及体型和色彩的特点来识别。与其他同类对比,黄顶小霸鹟的喙更为短圆,头部颜色特别是冠羽的明亮度是重要识别标志。
【保护状况】
黄顶小霸鹟被列为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无危”(LC)等级。分布范围包含哥斯达黎加西南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秘鲁、玻利维亚北部以及巴西的亚马逊州地区。
【地理分布】
黄顶小霸鹟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哥斯达黎加西南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秘鲁、玻利维亚北部以及巴西的亚马逊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