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三趾鹑
英文名:Red-backed Buttonquail
学名:Turnix maculosus
【简介】
红背三趾鹑(学名:Turnix maculosus),属于鸻形目三趾鹑科三趾鹑属的鸟类。这种小型陆栖鸟类分布范围广泛,从东南亚的印尼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直至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和俾斯麦群岛东部,以及新几内亚中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外形特征】
红背三趾鹑体型圆胖,其翼端呈圆型且尾部较短。体长在12至16厘米之间。雌鸟体型较大,重32至51克;雄鸟较轻,重量在23至39克之间。羽毛色彩丰富多变,背部呈红褐色并带有黑色和锈色条纹,胸部有明显的淡色斑点。头两侧和喉部呈棕色,并具有显著的红色颈圈。眼睛淡色,腿脚为黄色。雌鸟色彩更加鲜艳,尤其具有更亮的栗色颈环和更黄的喙。幼鸟以暗色为主,具有更多斑点,翅膀带白色斑点,眼睛颜色更深,并缺乏明显的浅色翼板。
【鸣叫特征】
红背三趾鹑的叫声柔和,表现为连续的一系列“oom-oom-oom-oom”音调,每次音符结尾抬升音调。特别是在春季,这种叫声不分日夜持续发出,略微高于彩三趾鹑的类似叫声。
【生活习性】
栖息于茂密湿草丛地区,偏好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区域,尤其是在夏季降水量达到至少800毫米的地方。这种鸟具有夜行性及黄昏活动的特性,以种子、植物和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更偏好捕食昆虫。它在澳大利亚通常选择水边进行繁殖。部分种群具有迁徙习性,特别是在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干旱季节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在雨季分布更为广泛。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从十月持续到六月。雌鸟会连续选择多个配偶,雄鸟则单独负责筑巢、孵化和照顾幼鸟。巢通常设在高草丛中,位于湿润区域的草丛底部,底部铺上草、桉树叶和牛粪,并以草茎盖成带有侧入口的穹顶结构。每个巢可产2至4枚灰白色或淡黄色并带有棕色或灰色密集斑点的蛋。孵化期约14天,从最后一枚蛋产出开始算起。幼鸟完成后生发育,六周内即达到成鸟大小,四个月后才会换上成年羽毛。
【外型辨识】
红背三趾鹑与小三趾鹑和红胸三趾鹑相比,拥有明显的红褐色颈圈和肩部,且飞行时可见白色内翼覆羽板,这是识别的重要特征。容易与蓝胸鹑和褐鹌鹑混淆,但后者体型更大,且飞行过程中没有红背三趾鹑特有的浅色覆羽和红色颈圈。
【物种区别】
红背三趾鹑与小三趾鹑和红胸三趾鹑相比,拥有明显的红褐色颈圈和肩部,且飞行时可见白色内翼覆羽板。容易与蓝胸鹑和褐鹌鹑混淆,但后者体型更大,且飞行过程中没有红背三趾鹑特有的浅色覆羽和红色颈圈。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评定为LC,意指“无危”。
【地理分布】
红背三趾鹑的分布范围主要包括新几内亚的苏拉威西岛、小巽他群岛、中部、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以及澳大利亚的东海岸,从西澳大利亚东北部延伸至昆士兰州最北端,南至新南威尔士州东北地区。在澳大利亚,它们主要集中在有足够七月降水量的低地地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俾斯麦群岛东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