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背鸫
英文名:Plumbeous-backed Thrush
学名:Turdus reevei
【简介】
铅背鸫(学名:Turdus reevei),是一种分布在南美洲厄瓜多尔西部和秘鲁西北部干林地带的雀形目鸫科鸟类。成年铅背鸫平均体长约23至24厘米,体重在61至66克之间。
【外形特征】
铅背鸫成鸟上体呈现蓝灰色,下体偏白色,并带有橙褐色斑纹。眼睛周围有一圈白色的光环,喉部呈现白色并有细微的暗纹,终止于新月形区域。雄鸟特征更为明显,雌鸟头部略显棕色,幼鸟则整体显示棕色且有明显的斑点和条纹。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期间,铅背鸫会发出急促且尖锐的哨音响声 "fwee?" 以及优美的鸣叫声。这些声音通常变化较快,并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出一个下滑的尖锐叫声 "pseeeu",有时也有平调甚至上升的声音。
【生活习性】
铅背鸫栖息于落叶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常见于森林边缘和灌木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1600米。它们倾向栖息于树木之上,尤其在富含果实的树木上成群出现。有记录显示,它们通常与其它鸟类混合。
【繁殖习性】
铅背鸫的繁殖季节发生在雨季,大约是在1月至4月之间。雌鸟会筑巢于5米以下的树木或带刺植被内,巢穴隐蔽且位置在两至五米的高度。巢通常为由草、树枝、藤蔓、苔藓和干叶构成的浅杯状结构,由家畜粪便固定。平均蛋尺寸为27.7毫米×20.9毫米,呈蓝色并附有很多棕色斑点。在孵化9至14天后,雏鸟会出生,同样雏鸟期也为9至14天。
【外型辨识】
除了栖息地周围的显著特征外,铅背鸫的鸣叫声是该物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其体色如蓝灰色上体和白喉部的白色新月形标记,加上橙褐色的两胁部,都为其鉴定了特征标志。
【保护状况】
IUCN将铅背鸫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其数量不多,但其在厄瓜多尔的Chongon Hills和秘鲁的Tumbes国家保护区分布较为常见。铅背鸫的保护工作主要依赖于其并未遭受过度破坏的栖息环境。
【地理分布】
铅背鸫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西部和秘鲁西北部的干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