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鸫科 > 鸫属 > 圣多美鸫
圣多美鸫

圣多美鸫

英文名:Sao Tome Thrush

学名:Turdus olivaceofuscus

【简介】
圣多美鸫(学名:Turdus olivaceofuscus),隶属于雀形目鸫科鸫属,是一种大型橄榄褐色的鸟类。这种鸟仅分布于非洲圣多美岛,广泛生活在密林及树荫环境之下。

【外形特征】
成鸟长约24厘米,体重在75至95克之间。头部至尾部呈现暗淡的橄榄褐色,头部颜色略深。下巴到喉咙呈现灰褐色,并带有白色条纹。胸部覆有灰褐色鳞状斑纹,逐渐过渡到带有灰褐色斑点的白色腹部。翼下覆羽为橙黄色,与乳白色的次级飞羽形成鲜明对比。眼睛颜色为棕色至红色,喙大而暗,尖端颜色较浅为黄色,腿为深棕灰色。在性别上,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只是幼鸟的上半身颜色较为斑驳,下半身斑点较多。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音丰富而多变,结合了哨声以及其他独特的音调变化,如“wee-eet wheeeoo, cheee chirrit”。鸣叫声往往在清晨和黄昏时最为活跃。

【生活习性】
圣多美鸫以昆虫、甲虫、毛虫、蜗牛等为食物,有时也大量食用果实,如番石榴和鳄梨及其所在区域内的特有Spondias cytherae和Cecropia果实。它们在落满叶的地面寻找食物,喜欢在砧石上将坚硬的猎物震开。在觅食行为上,它们部分呈现夜行特性。

【繁殖习性】
圣多美鸫的繁殖季节通常从7月末到次年的1月,高峰繁殖期则在10月至12月之间。它们制作一个直径130至170毫米、高60至80毫米的石巢,由含有泥土的干燥植物材料建造而成,外层裹有枯叶、苔藓和树枝,内衬以叶片骨架和草茎。通常,巢建在约0.5至4米高的树丛或灌木中。每窝产下2枚深绿带红棕色斑点的蛋,大小为27至33.1毫米 × 20至23.1毫米。许多巢穴遭到棕色鼠(Rattus rattus)的破坏。

【外型辨识】
圣多美鸫成鸟长约24厘米,体重在75至95克之间。头部至尾部呈现暗淡的橄榄褐色,头部颜色略深。下巴到喉咙呈现灰褐色,并带有白色条纹。胸部覆有灰褐色鳞状斑纹,逐渐过渡到带有灰褐色斑点的白色腹部。翼下覆羽为橙黄色,与乳白色的次级飞羽形成鲜明对比。眼睛颜色为棕色至红色,喙大而暗,尖端颜色较浅为黄色,腿为深棕灰色。

【物种区别】
圣多美鸫与普林西比岛上数量极少的普林西比鸫差异颇大。一种假设是其为同一物种的不同岛屿变种。

【保护状况】
圣多美鸫为IUCN无危物种(LC)。虽然全球数量不足庞大,但该物种在相应的栖息地中确显丰富且分布广泛。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地方密度低,大概意味着其全球数目相对较少。然而,圣多美岛上特定森林面积的可可园建设、植被清除构成了部分局部的威胁;另外,陆地私有化发展与海岸沿线新公路修建项目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对其原生森林栖息地的认知忧虑。

【地理分布】
圣多美鸫仅分布于圣多美岛,该岛位于几内亚湾中的南部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