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斯坦鸫
英文名:Tristan Thrush
学名:Turdus eremita
【简介】
特里斯坦鸫(Turdus eremita)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一种鸟类,仅分布于南大西洋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鸟体外形约为22至23厘米长,体重介于72至110克之间。成鸟背部呈现出暗褐色并带有橙色斑点,腹部为橙黄色,带有深褐色斑纹,中间为淡黄色;喙和腿分别为黑色和肉色。
【外形特征】
特里斯坦鸫分布于特里斯坦群岛、伊纳克塞瑟布尔岛、南丁格尔岛、中岛及施托尔滕霍夫岛。群岛上几乎所有的可用栖地都见其踪迹,如岩石密布的海岸、丛状草原、蕨类灌丛以及石楠荒原。
【生活习性】
这种鸟是留鸟,食物来源偏重地球表面,例如甲虫、苍蝇、蜘蛛及海鸟蛋等,尤其喜欢凿开鸡肉鸭蛋,表现出其特有的食性习惯包括掠夺其他陆地鸟类的巢穴和雏鸟,如雀鹀和不可达岛秧鸡。此外,它们也能打开小的信天翁蛋。当觅食时,通常独立行动或成对活动于地面上。
【鸣叫特征】
特里斯坦鸫的鸣声包括短促的高音 'chipping ttslit' 声音及简单的喘息歌调。
【繁殖习性】
它们的繁殖周期在每年的9月至翌年2月。特里斯坦鸫会用草茎、绿叶和苔藓等材料构成粗糙的杯形巢,巢穴位置根据场景的条件而有所变化,有的位于地面或近地面的密集芦苇丛基部,而有的则建立在高一些的悬崖边缘处。每窝产2至3枚蛋,通常是浅青绿色,带些棕色和紫色斑点。孵化周期未知,雏鸟离巢前约需20天。
【外型辨识】
这种鸟是特立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特有种,其羽毛有鲜艳的橙色斑点。该种鸟的上背部深棕色并带斑点,上翼亦有橙色斑纹,腹部则展示出橙黄色并带有棕色斑纹。不同亚种之间在体型、颜色和斑点密度上有细微差异。
【物种区别】
指名亚种 T. e. eremita 与其他两个亚种相比显得更小且颜色更暗淡,而南丁格尔群岛亚种则体格更大且颜色更丰富。
【保护状况】
特里斯坦鸫是其生存岛屿上唯一的原生中型鸣禽,由于栖地有限,特里斯坦岛上残存的指名亚种受到黑鼠捕食的威胁。所有特里斯坦鸫的具体种群数量估算总数在6000只左右,特里斯坦群岛上的数量估计为几百只,不可达岛上有850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将特里斯坦鸫列为近危(NT)保护级别。
【地理分布】
特里斯坦鸫是南大西洋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特有种,分布在特里斯坦群岛、伊纳克塞瑟布尔岛、南丁格尔岛、中岛及施托尔滕霍夫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