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鸫
英文名:Chiguanco Thrush
学名:Turdus chiguanco
【概述】
秘鲁鸫(学名:Turdus chiguanco),又称Chiguanco Thrush,属于雀形目鸫科鸫属的一种鸟类,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西部沙漠丘陵地带。常见于公园、花园、农田及半开放生境。
【外形特征】
秘鲁鸫体型中等,体长在25至30厘米之间,体重大约在75至120克。成年鸟身体为橄榄灰棕色,腹部较为苍白,喉部有一条模糊的黄褐色条纹。喙、腿及脚均为黄色,虹膜呈红色至栗色。雌鸟和雄鸟体型和颜色相似,仅在雄鸟颜色稍深,具黄色喙和眼环,雌鸟则为深灰蓝黑色,喙黄色。
幼鸟则具橄榄灰褐色色调,上部羽毛有黄色至淡褐色的中央羽轴纹,头部及翼覆羽上分布有黄褐色斑点,下体有黄褐色斑点及条纹。
【生活习性】
秘鲁鸫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偏好农业和半开放区域,如散树、灌木丛、花园、公园和轻度灌木林,尤其是在干旱或靠近水灌溉区域及人类居住地。它可以在海拔从1600米到4650米的高度范围内生存。
【鸣叫特征】
秘鲁鸫的鸣叫声音较弱且不太悦耳,由一系列简短而简单的旋律片段组成,并以混乱或叽叽喳喳的叫声结尾,具体表现为‘siblisirrilé seblesierrilli...’,其另有典型的‘duck-duck’或尖锐的‘tchok-kiek’作为联系声,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快速的‘tsi-tsi-tsi’。
【繁殖习性】
筑巢期从10月至翌年1月。一般每次产卵2至3枚,孵化期约为11至12天,主要由雌鸟独自承担。植被筑造的巢呈坚固的杯状,内部使用草和细枝筑造,并由柔软纤维填充。
【外型辨识】
在阿根廷,至少到1950年代为止,秘鲁鸫因其优美的鸣叫声而被用于笼鸟贸易。
【物种区别】
在智利,秘鲁鸫没有可比物种,在玻利维亚和秘鲁则需小心与更大的大棕鸫区分,后者更偏好湿润区域。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秘鲁鸫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